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第一章 行政公产基本理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行政公产的概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行政公产的基本要素 | 第11-13页 |
一、主体要素 | 第12页 |
二、目的要素 | 第12-13页 |
三、财产要素 | 第13页 |
第三节 行政公产的特性 | 第13-17页 |
一、行政公产原则上不融通 | 第13-14页 |
二、行政公产原则上不得为强制执行标的 | 第14-15页 |
三、行政公产原则上不得被行政征收和行政征用 | 第15页 |
四、行政公产不适用民法上的取得时效制度 | 第15-16页 |
五、行政公产非营利性 | 第16-17页 |
第四节 行政公产的分类 | 第17-18页 |
一、人工公产和自然公产 | 第17页 |
二、自有公产和他有公产 | 第17页 |
三、国有公产、集体公产和私有公产 | 第17-18页 |
四、绝对公产和相对公产 | 第18页 |
五、实定公产和预定公产(准公产) | 第18页 |
第五节 行政公产的表现形式 | 第18-22页 |
一、财政公产 | 第19页 |
二、公众用公产 | 第19-20页 |
三、行政用公产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行政公产相关权利的基本范畴 | 第22-36页 |
第一节 行政公产的所有权 | 第22-25页 |
一、行政公产所有权的性质 | 第22-24页 |
二、行政公产所有权的主体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行政公产的管理权 | 第25-26页 |
一、行政公产管理权的性质 | 第25-26页 |
二、行政公产管理权的主体 | 第26页 |
第三节 行政公产的使用权 | 第26-31页 |
一、公众用公产的使用 | 第26-29页 |
二、行政用公产的使用 | 第29-31页 |
第四节 行政公产的致害赔偿权 | 第31-33页 |
一、致害赔偿权的产生 | 第31-32页 |
二、行政公产致害赔偿权主体 | 第32-33页 |
第五节 行政公产相邻关系人的权利 | 第33-36页 |
一、行政公产相邻关系概述 | 第33-34页 |
二、道路便利权 | 第34-35页 |
三、环境权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行政公产相关权利救济的必要性 | 第36-41页 |
第一节 权利救济理论的要求 | 第36-39页 |
一、救济的含义 | 第36-37页 |
二、权利与救济的关系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国家实现服务行政的要求 | 第39页 |
第三节 行政公产本身特征及其所处地位决定权利救济的必要性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我国行政公产相关权利救济的现状与制度构建 | 第41-53页 |
第一节 我国行政公产相关权利救济的现状 | 第41-43页 |
一、行政公产所有权救济现状 | 第41-42页 |
二、行政公产使用权救济现状 | 第42页 |
三、行政公产致害赔偿权救济现状 | 第42-43页 |
四、行政公产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 第43页 |
第二节 我国行政公产相关权利救济制度的构建 | 第43-53页 |
一、建立行政公产制度 | 第44-47页 |
二、完善国家赔偿制度 | 第47-50页 |
三、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