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行政权社会化概述 | 第14-26页 |
第一节 行政权社会化的涵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行政权权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 第15-17页 |
一、权力行使主体多元 | 第15页 |
二、权力行使方式多样化 | 第15-16页 |
三、社会化范围的有限性 | 第16页 |
四、权力边界的模糊性 | 第16页 |
五、长期的动态性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行政权社会化的原因 | 第17-19页 |
一、对自由、民主和人权的威胁 | 第18页 |
二、腐败和权力滥用 | 第18页 |
三、官僚主义和效率低下 | 第18页 |
四、人、财、物的大量浪费 | 第18页 |
五、抑制人的生存与创造能力 | 第18-19页 |
第四节 行政权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一、公民社会理论 | 第19-21页 |
二、多元民主理论 | 第21-23页 |
三、契约精神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社会行政主体的界定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公共行政与社会行政的区分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社会行政主体与国家行政主体的区别 | 第27-30页 |
一、表现形式不同 | 第29页 |
二、权力来源不同 | 第29页 |
三、行使权力的方式不同 | 第29页 |
四、权力效力不同 | 第29-30页 |
第三节 社会行政主体的特征 | 第30-32页 |
一、社会行政主体的非政府性 | 第30-31页 |
二、行政主体的非营利性 | 第31页 |
三、社会行政主体的公共性 | 第31页 |
四、社会行政主体的公益性 | 第31页 |
五、社会行政主体的自治性 | 第31-32页 |
第四节 理清社会行政主体在行政权社会化中地位的意义 | 第32-34页 |
一、有利于规范与监督社会行政主体的公权力行为 | 第32页 |
二、有利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 第32-33页 |
三、有利于完善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 | 第33页 |
四、有利于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行政权社会化的条件、形式与基本原则 | 第34-46页 |
第一节 行政权社会化的一般过程 | 第34-36页 |
一、政府统治权力、统治职能从强化到弱化的过程 | 第34-35页 |
二、政府管理权力、管理职能从垄断到社会化的过程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行政权社会化的条件 | 第36-38页 |
一、有较高的市场化发育程度 | 第36-37页 |
二、有较发达的社会和社会组织 | 第37页 |
三、实现政府管理理念的战略性调整 | 第37-38页 |
四、相对充裕的物质、文化环境 | 第38页 |
第三节 行政权社会化的形式 | 第38-40页 |
一、通过法律、法规、规章授权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国家行政职权 | 第38-39页 |
二、行政机关委托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国家行政职权 | 第39页 |
三、社会公共组织根据内部章程行使公共权力 | 第39-40页 |
第四节 行政权社会化的基本原则 | 第40-46页 |
一、社会化程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原则 | 第40-41页 |
二、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原则 | 第41-43页 |
三、有利于社会发育和发展的原则 | 第43-44页 |
四、坚持政府主导下循序渐进的原则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我国行政权社会化的发展与困境 | 第46-54页 |
第一节 我国行政权社会化的发展 | 第46-49页 |
一、政府职能的转变 | 第46-48页 |
二、社会自由空间逐步扩大、社会力量逐渐增强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我国行政权社会化的困境 | 第49-54页 |
一、政府机构改革力度不够,社会化难以深化发展 | 第49-50页 |
二、非政府组织缺乏统一规划,管理体制不顺 | 第50-51页 |
三、法律制度安排缺位 | 第51-52页 |
四、对非政府组织社会认同度不够 | 第52页 |
五、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孱弱、无力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我国行政权社会化的培育与规制 | 第54-67页 |
第一节 转型现有政府治理模式 | 第54-59页 |
一、从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 | 第55-56页 |
二、从强化管制、弱化服务转向适度管制、优化服务 | 第56-59页 |
第二节 促进非政府组织有序发展 | 第59-63页 |
一、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培育 | 第59-60页 |
二、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法律规制 | 第60-63页 |
第三节 加强公民公共意识的培育 | 第63-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