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共产党员忠诚度的一般理论 | 第8-10页 |
| ·共产党员忠诚度的定义 | 第8页 |
| ·共产党员忠诚的标准 | 第8-9页 |
| ·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愚忠的区别 | 第9-10页 |
| 第二章 共产党员忠诚度弱化的现状及成因 | 第10-14页 |
| ·共产党员忠诚度弱化的现状 | 第10-11页 |
| ·理想信念淡化 | 第10-11页 |
| ·宗旨意识淡漠 | 第11页 |
| ·责任意识淡化 | 第11页 |
| ·共产党员忠诚度弱化的原因 | 第11-14页 |
| ·世界观、价值观、政绩观扭曲 | 第12页 |
| ·党内民主不够充分 | 第12页 |
| ·监督体制不够完善 | 第12-13页 |
| ·党派文化不够浓厚 | 第13-14页 |
| 第三章 弘扬井冈山精神对提高党员忠诚度的时代意义 | 第14-19页 |
| ·井冈山革命精神的内涵 | 第14页 |
| ·井冈山精神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 第14-16页 |
| ·井冈山精神是革命斗争的力量之源 | 第15页 |
| ·井冈山精神是现代建设的力量之源 | 第15-16页 |
| ·井冈山精神是未来发展的力量之源 | 第16页 |
| ·井冈山精神是提高党员忠诚度的有力武器 | 第16-19页 |
| ·井冈山精神有利于坚定党员理想信念 | 第16-17页 |
| ·井冈山精神有利于牢固党员宗旨意识 | 第17页 |
| ·井冈山精神有利于提高党员为党奉献的精神 | 第17-19页 |
| 第四章 弘扬井冈山精神提高党员忠诚度的原则 | 第19-21页 |
| ·方向性原则 | 第19页 |
| ·主体性原则 | 第19-20页 |
| ·民主性原则 | 第20页 |
| ·渗透性原则 | 第20-21页 |
| 第五章 弘扬井冈山精神提高党员忠诚度的途径 | 第21-32页 |
| ·加强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教育,增强忠诚的理性支撑 | 第21-23页 |
| ·通过革命历史的生动教育,提高党员学马列、用马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 第21-22页 |
| ·通过革命历史的生动教育,增强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 | 第22-23页 |
| ·学习井冈山革命时期依靠人民干革命的精神,夯实忠诚的情感基础 | 第23-26页 |
| ·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 | 第24页 |
| ·发展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 | 第24-25页 |
| ·严肃党的纪律 | 第25-26页 |
| ·弘扬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民主之风,营造忠诚的民主氛围 | 第26-28页 |
| ·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 | 第26页 |
| ·实行党内事务公开 | 第26-27页 |
| ·实现党内意见自由表达 | 第27页 |
| ·完善党内监督 | 第27-28页 |
| ·挖掘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红色资源,营造忠诚的红色氛围 | 第28-29页 |
| ·开展红色教育 | 第28页 |
| ·体验红色历史 | 第28页 |
| ·唱响红色旋律 | 第28-29页 |
| ·强化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良好制度,建立忠诚的体制机制 | 第29-32页 |
| ·完善思想建党制度 | 第29页 |
| ·坚持党要管党制度 | 第29-30页 |
| ·完善党内批评制度 | 第30-3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32-33页 |
| 致谢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