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人权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 ·相关概念 | 第8-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陈独秀人权思想的前奏 | 第15-20页 |
| ·中国近代人权观念的萌起 | 第15-17页 |
| ·国内环境因素 | 第15-16页 |
| ·国外环境因素 | 第16-17页 |
| ·君主立宪派的人权思想 | 第17-18页 |
| ·民主共和派的人权思想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陈独秀人权思想的内容与变化 | 第20-39页 |
| ·"五四"前期:自由主义人权思想 | 第20-27页 |
| ·争取独立自主的人格 | 第21-23页 |
| ·诉求广泛平等的自由权利 | 第23-26页 |
| ·开民智申民权 | 第26-27页 |
| ·"五四"期中:由自由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 | 第27-29页 |
| ·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国内环境——五四运动斗争实践和三个月狱中生活 | 第28-29页 |
| ·"五四"后期: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 第29-35页 |
| ·揭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人权观的虚伪性 | 第29-30页 |
| ·树立劳工阶级的人权观 | 第30-33页 |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女权 | 第33页 |
| ·无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自决权 | 第33-34页 |
| ·对人权实现途径的探索 | 第34-35页 |
| ·晚年:反思马克思主义 | 第35-39页 |
| 第四章 陈独秀人权思想的价值与评价 | 第39-46页 |
| ·历史地位 | 第39-42页 |
| ·自由主义人权观:陈独秀与胡适的比较 | 第39-40页 |
|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陈独秀与李大钊的比较 | 第40-42页 |
| ·现实启示 | 第42-44页 |
| ·不足与缺陷 | 第44-46页 |
| ·对西方人权缺少充分的认识 | 第44-45页 |
| ·晚年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