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我国基础科学成果评价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论第11-17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一) 研究的目的第12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3-15页
  (一) 评价的概念第13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四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5-16页
  (一) 研究的思路第15页
  (二) 研究的方法第15-16页
 五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一章 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特点和意义第17-24页
 一 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的概念及其特点第17-18页
  (一) 基础科学成果的概念第17页
  (二) 基础科学成果的特点第17-18页
 二 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意义第18-20页
  (一) 突显基础科学研究的国家利益第18页
  (二) 实现基础科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第18-19页
  (三) 提升基础科学研究的效率和效力第19页
  (四) 激励基础科学研究人员的研究热情第19-20页
 三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第20-23页
  (一) 由基础科学的特殊性质决定第20-21页
  (二) 由高校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决定第21页
  (三) 由高校的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属性决定第21-23页
 四 理论界对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观点第23-24页
  (一) 基础科学成果评价的难点第23页
  (二) 基础科学成果评价的不同观点第23-24页
第二章 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方法第24-35页
 一文献计量法第24-29页
  (一) 文献计量法概念第24页
  (二) SCI评价第24-26页
  (三) “核心期刊”期刊收录评价法第26-28页
  (四) 文献计量法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二 同行评议法第29-32页
  (一) 同行评议概念第29-30页
  (二) 同行评议的一般方法第30-31页
  (三) 同行评议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三 综合评价方法第32-35页
  (一) 综合评价法的概念第32-33页
  (二) 综合评价运用的方法第33-34页
  (三) 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第三章 我国基础科学成果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5-42页
 一 量化评价方法与同行评议方法的关系倒置第35-36页
 二 评价产生的效果与目的相违背第36-37页
 三 评价者的主体错位与评价者的共谋第37-38页
 四 “SCI”和“核心期刊”在我国应用中反映出的问题突出第38-39页
 五 主要问题原因分析第39-42页
  (一) 科研管理体制的缺陷第39页
  (二) 科研奖励制度的缺陷第39-40页
  (三) 社会文化的缺陷第40-42页
第四章 一些发达国家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主要经验第42-46页
 一 美国基础科学成果评价模式第42-43页
 二 日本基础科学成果评价模式第43-44页
 三 英国基础科学成果评价模式第44-45页
 四 发达国家基础科学成果评价对我国的启示第45-46页
  (一) 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基础科学成果评价第45页
  (二) 引进第三方评价第45页
  (三) 在评价方法上同行评议为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第45-46页
第五章 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6-54页
 一 科学构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46页
 二 构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第46-48页
 三 构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第48-49页
 四 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第49-54页
  (一) 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托第49-50页
  (二) 评价指标的选择第50-53页
  (三)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荀子教化思想及其现代性
下一篇:新型人格的塑造--徐特立德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