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的墨扩散效果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水墨画非真实感绘制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本文内容和结构 | 第14-15页 |
2 水墨画非真实感绘制中技术概述 | 第15-22页 |
·仿真对象 | 第15-18页 |
·毛笔 | 第15-16页 |
·墨 | 第16页 |
·宣纸 | 第16-17页 |
·砚 | 第17页 |
·本文仿真对象 | 第17-18页 |
·仿真目标 | 第18-21页 |
·原始笔迹 | 第19页 |
·扩散笔迹 | 第19-20页 |
·扩散区域 | 第20页 |
·扩散边缘 | 第20-21页 |
·仿真思路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宣纸模型 | 第22-30页 |
·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吸储性 | 第22-23页 |
·流通性 | 第23页 |
·随机性 | 第23页 |
·纹理性 | 第23页 |
·宣纸建模 | 第23-30页 |
·微观纤维随机性 | 第23-24页 |
·基于Ashikhmin 算法合成结构纹理 | 第24-26页 |
·结构纹理特征提取 | 第26-29页 |
·微观宏观特性统一 | 第29-30页 |
4 基于遗传算法的墨扩散仿真 | 第30-36页 |
·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水墨构成 | 第30页 |
·遗传算法 | 第30-31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水墨仿真模型 | 第31-32页 |
·笔迹建模 | 第31-32页 |
·笔迹形状特征提取 | 第32页 |
·笔迹墨色特征编码 | 第32页 |
·水墨扩散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扩散区域 | 第32-33页 |
·扩散运动特点 | 第33-34页 |
·扩散笔迹基因变异率度量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5 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实验程序 | 第36页 |
·实验结果 | 第36-38页 |
·群体规模 | 第36-37页 |
·纸元纤维门限CT | 第37页 |
·宣纸的影响作用 | 第37-38页 |
·手动设置变异率 | 第38页 |
·仿真作品 | 第38-4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总结 | 第41页 |
·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