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导言 | 第9-16页 |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3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 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市场营销理念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 第16-23页 |
| 1 市场营销核心理念 | 第16-19页 |
| ·市场导向 | 第16-17页 |
| ·目标市场营销 | 第17页 |
| ·市场定位 | 第17-18页 |
| ·4PS营销组合 | 第18-19页 |
| ·品牌营销 | 第19页 |
| 2 市场营销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非盈利组织营销与服务营销理念的发展 | 第19-20页 |
| ·教育营销与高等教育营销概念的界定 | 第20页 |
| ·市场营销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3 国外高等教育营销实践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引入营销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3-37页 |
|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 第23-26页 |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 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 第26-34页 |
| ·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内部环境分析 | 第27-30页 |
| ·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外部坏境分析 | 第30-34页 |
| 3 高等职业教育引入营销理念的现实意义 | 第34-35页 |
| ·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整体水平 | 第34页 |
| ·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 | 第34-35页 |
| ·有利于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机制 | 第35页 |
| 4 高等职业教育引入营销理念的可行性 | 第35-37页 |
| ·高等职业教育已具备了与其他产品相同的市场条件 | 第35页 |
| ·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已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演进 | 第35页 |
|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正从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演变 | 第35-36页 |
| ·大众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受教育者(产品)与市场供需之间的匹配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基于营销理念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与对策探讨 | 第37-47页 |
| 1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市场营销与市场定位:办学特色 | 第37-40页 |
| ·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细分 | 第37-38页 |
| ·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市场 | 第38-39页 |
| ·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定位 | 第39-40页 |
| 2 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品策略:专业与课程体系的设置 | 第40-42页 |
| ·巩固优势专业、发展潜力专业、淘汰弱势专业 | 第41页 |
| ·推行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择业选学课程 | 第41页 |
| ·加强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 | 第41-42页 |
| ·课程开发以地区经济建设特色为主 | 第42页 |
|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 第42页 |
| 3 高等职业教育的促销策略:学校的广告宣传 | 第42-43页 |
| ·确定广告目标 | 第42-43页 |
| ·选择恰当的广告媒体 | 第43页 |
| ·推进区域营销 | 第43页 |
|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 第43页 |
| 4 高等职业教育的品牌营销:学校品牌的塑造 | 第43-47页 |
| ·专业与教育服务品牌 | 第44页 |
| ·师资品牌 | 第44-45页 |
| ·学生素质的品牌 | 第45-46页 |
| ·校园文化品牌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个人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