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立法问题探讨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论文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学术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第2章 社会救助问题的概述 | 第15-26页 |
| ·社会救助界定 | 第15-16页 |
| ·社会救助的功能 | 第16-17页 |
| ·直接功能 | 第16-17页 |
| ·间接功能 | 第17页 |
| ·社会救助的核心理念 | 第17-26页 |
| ·从实体上维护受助者的尊严 | 第19-22页 |
| ·从程序上维护受助者的尊严 | 第22-26页 |
| 第3章 中外社会救助立法发展状况的考察 | 第26-39页 |
| ·主要西方国家社会救助立法的实践 | 第26-35页 |
| ·英国社会救助立法 | 第26-29页 |
| ·美国的社会救助立法 | 第29-32页 |
| ·德国的社会救助立法 | 第32-35页 |
| ·建国后我国社会救助立法 | 第35-39页 |
| 第4章 中国社会救助立法构想 | 第39-57页 |
| ·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缺陷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 ·身分社会传统 | 第39-40页 |
| ·立法理念落后 | 第40页 |
| ·轻视市场力量 | 第40-41页 |
| ·缺失有效监督 | 第41-42页 |
| ·立法体系与立法理念选择 | 第42-48页 |
| ·立法体系 | 第42-45页 |
| ·立法理念选择 | 第45-48页 |
| ·贫困线确立原则与救助对象选择 | 第48-52页 |
| ·贫困线确立原则 | 第48-50页 |
| ·救助对象选择 | 第50-52页 |
| ·救助范围确定与救助方式选择 | 第52-57页 |
| ·救助范围确定 | 第52-54页 |
| ·救助方式选择 | 第54-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