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贫困空间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课题的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 ·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14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 ·城市贫困内涵研究 | 第14-16页 |
| ·贫困群体与空间特征研究 | 第16-18页 |
| ·城市贫困成因研究 | 第18-20页 |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第21-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21-23页 |
| 第2章 城市贫困空间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23-35页 |
| ·城市贫困空间 | 第23-27页 |
| ·社会空间与贫困空间 | 第23-25页 |
| ·城市贫困空间的类型 | 第25-27页 |
| ·城市贫困空间的形成机制 | 第27-35页 |
| ·社会排斥机制 | 第27-29页 |
| ·社会分层机制 | 第29-30页 |
| ·空间分异机制 | 第30-33页 |
| ·三种机制的相互作用 | 第33-35页 |
| 第3章 成都市贫困空间的宏观估算 | 第35-47页 |
| ·成都市贫困群体的构成及特征 | 第35-38页 |
| ·城镇困难群体 | 第35-36页 |
| ·外来农民工群体 | 第36-37页 |
| ·农转非失地农民 | 第37-38页 |
| ·成都市贫困人口空间分布识别 | 第38-47页 |
| ·分区域成都市贫困人口分布估算 | 第39-41页 |
| ·分城区成都市贫困人口分布估算 | 第41-42页 |
| ·成都市边缘区的贫困人口分布 | 第42-45页 |
| ·成都市贫困空间的总体分布特征 | 第45-47页 |
| 第4章 成都市贫困空间的宏观成因 | 第47-54页 |
| ·城市结构性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 第47-49页 |
| ·城市发展因素对社区的影响 | 第49-51页 |
| ·住房商品化以及房地产商的利润驱使 | 第51-52页 |
| ·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的区域偏向 | 第52-54页 |
| 第5章 成都城市贫困的微观考察 | 第54-71页 |
| ·调查方法 | 第54-55页 |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55-71页 |
| ·贫困群体的人口特征 | 第55-56页 |
| ·贫困群体的空间排斥分析 | 第56-59页 |
| ·贫困群体的经济排斥分析 | 第59-63页 |
| ·贫困群体的制度排斥分析 | 第63-68页 |
| ·贫困群体的社会排斥分析 | 第68-71页 |
| 第6章 解决城市贫困的政策建议 | 第71-80页 |
|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措施 | 第71-72页 |
| ·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 第72-73页 |
| ·社会福利的定向与普及 | 第73-75页 |
| ·健全社会保险制度 | 第73-74页 |
| ·建立城市社会救助系统 | 第74页 |
| ·完善社会保障责任共担机制 | 第74-75页 |
| ·社区发展与振兴 | 第75-77页 |
| ·完善社区救助制度 | 第75-76页 |
| ·加强社区自身建设 | 第76页 |
| ·提高贫困者自我发展能力 | 第76-77页 |
| ·城市公共资源的均等化 | 第77-80页 |
| ·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 第78页 |
| ·公共基础设施均等化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7-88页 |
| 附:调查问卷 | 第88-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