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方法和习得能力的归因调查--上海教科实验中学个案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 第10-14页 |
·问卷设计原因 | 第10-11页 |
·问卷设计依据 | 第11-12页 |
·问卷调查目的 | 第12页 |
·问卷调查过程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学习的定义 | 第14页 |
·词汇习得的过程 | 第14-20页 |
·母语词汇习得 | 第14-15页 |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 | 第15-16页 |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与母语词汇习得的差异 | 第16-18页 |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原则 | 第18-20页 |
·上海市民办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 | 第23-44页 |
·学习方法的涵义 | 第23-24页 |
·学习英语单词的方法 | 第24-27页 |
·学习能力 | 第27-31页 |
·观察能力与外语学习 | 第27-28页 |
·记忆能力与外语学习 | 第28-29页 |
·理解能力与外语学习 | 第29-30页 |
·思维能力与外语学习 | 第30页 |
·其他能力与外语学习 | 第30-31页 |
·词汇习得能力 | 第31-35页 |
·词汇习得能力的涵义 | 第31-32页 |
·词汇习得能力的获得 | 第32-33页 |
·词汇的积累 | 第33-34页 |
·词汇的运用 | 第34-35页 |
·教师的词汇教学 | 第35-40页 |
·教师的灌输式教学 | 第35-36页 |
·教学中词汇的选择 | 第36-38页 |
·词汇教学的标准 | 第38-39页 |
·词汇教学的方法 | 第39-40页 |
·学生的词汇习得 | 第40-44页 |
·新单词的学习 | 第40-41页 |
·已学单词的复习 | 第41-42页 |
·新单词的运用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学习动机归因理论 | 第44-52页 |
·归因理论的起源 | 第44-45页 |
·归因理论的发展 | 第45-49页 |
·约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 第45页 |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理论 | 第45-46页 |
·哈罗德·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 第46页 |
·丹尼尔·卡内曼和特威斯基的归因理论 | 第46页 |
·罗特的归因理论 | 第46-47页 |
·韦纳的归因理论 | 第47-48页 |
·怀特的原因加工理论 | 第48-49页 |
·归因理论的教学实践 | 第49-52页 |
·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 | 第49-50页 |
·归因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 | 第50-52页 |
第五章 英语词汇学习的归因调查数据分析 | 第52-80页 |
·归因方式与词汇学习的关系 | 第52-53页 |
·英语词汇学习调查数据分析 | 第53-60页 |
·各项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60-67页 |
·英语学习归因调查数据分析 | 第67-72页 |
·各项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72-77页 |
·各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归因分析 | 第72-74页 |
·不同英语学习成绩学生归因情况分析 | 第74-77页 |
·小结 | 第77-80页 |
第六章 对教师的启示 | 第80-91页 |
·教师在英语教学上对学生的指导 | 第80-83页 |
·教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进行指导 | 第80-81页 |
·教师对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调动 | 第81-82页 |
·教师对学生学习英语自信心的培养 | 第82-83页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 第83-90页 |
·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词汇习得能力 | 第83-88页 |
·归因训练 | 第88页 |
·归因训练的方法 | 第88-90页 |
·教师在情感上对学生的指导 | 第90-9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1-94页 |
·主要发现 | 第91-92页 |
·本研究的局限 | 第92页 |
·对于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Appendix | 第98-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6-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