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 OTG IP核设计和FPGA实现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9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 ·USB OTG技术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 ·课题的目标与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USB2.0-OTG协议原理 | 第19-34页 |
| ·USB规范的体系结构 | 第19-27页 |
| ·USB主机 | 第20页 |
| ·USB设备 | 第20-21页 |
| ·USB链路结构 | 第21-26页 |
| ·USB物理层特性 | 第26-27页 |
| ·OTG规范简介 | 第27-29页 |
| ·SRP协议 | 第28-29页 |
| ·HNP协议 | 第29页 |
| ·物理层接口 | 第29-34页 |
| ·UTMI+接口 | 第29-31页 |
| ·ULPI接口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USB2.0 OTG系统设计 | 第34-38页 |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4-35页 |
| ·MCU总线接口 | 第35页 |
| ·MA模块 | 第35页 |
| ·EHC模块 | 第35-36页 |
| ·OHC模块 | 第36页 |
| ·RL模块 | 第36页 |
| ·DEV模块 | 第36页 |
| ·OTG模块 | 第36-37页 |
| ·PHY接口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USB2.0 OTG部分模块设计 | 第38-54页 |
| ·MCU总线接口 | 第38-43页 |
| ·MMU功能描述 | 第38-42页 |
| ·USB_BIU_INTC模块 | 第42-43页 |
| ·MA模块设计 | 第43-44页 |
| ·ULPI PHY接口设计 | 第44-54页 |
| ·ULPI接口的寄存器映射 | 第45-46页 |
| ·ULPI接口封装块的实现 | 第46-50页 |
| ·ULPI接口封装块的仿真 | 第50-54页 |
| 第五章 系统综合与验证 | 第54-69页 |
| ·综合优化和约束 | 第54-60页 |
| ·时序约束 | 第54-56页 |
| ·编译设置 | 第56-57页 |
| ·综合结果 | 第57-60页 |
| ·SIGNAL TAP Ⅱ测试 | 第60-64页 |
| ·VCS验证 | 第64-69页 |
| ·IP核总线接口读写验证 | 第66-67页 |
| ·ULPI接口验证 | 第67-69页 |
| 第六章 硬件验证平台设计 | 第69-88页 |
| ·平台设计 | 第69-71页 |
| ·ARM开发板 | 第71-73页 |
| ·FPGA开发板 | 第73-88页 |
| ·主要器件介绍 | 第74-75页 |
| ·FPGA配置设计 | 第75-79页 |
| ·PHY接口设计 | 第79-84页 |
| ·供电模块设计 | 第84-87页 |
| ·MCU接口单元 | 第87页 |
| ·测试端口设计 | 第87-88页 |
| 第七章 系统调试和测试 | 第88-106页 |
| ·信号完整性测试 | 第88-90页 |
| ·全速主机测试 | 第90-93页 |
| ·高速主机测试 | 第93-97页 |
| ·设备控制器测试 | 第97-102页 |
| ·OTG切换测试 | 第102-104页 |
| ·测试结论 | 第104-106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 ·结论 | 第106页 |
| ·未来展望 | 第106-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