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的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页 |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7-21页 |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7-18页 |
| ·研究主题的界定 | 第18-21页 |
| ·研究的重点及框架 | 第21-24页 |
| ·研究的重点 | 第21-22页 |
| ·研究的框架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侗族传统村寨聚落中临水景观的成因分析 | 第24-35页 |
| ·自然环境因素 | 第24-27页 |
| ·山形地貌 | 第24-25页 |
| ·气候条件 | 第25-26页 |
| ·物产资源 | 第26-27页 |
| ·社会历史发展因素 | 第27-29页 |
| ·形成时期 | 第27-28页 |
| ·交融时期 | 第28页 |
| ·整合时期 | 第28页 |
| ·发展时期 | 第28-29页 |
| ·人文观念因素 | 第29-34页 |
| ·山水崇拜观 | 第29-31页 |
| ·传统风水观 | 第31-32页 |
| ·理想的山水环境观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侗族传统村寨聚落中水系分布特征 | 第35-49页 |
| ·侗族传统村寨聚落选址与水系 | 第35-39页 |
| ·依山傍水——山麓村寨选址 | 第35-37页 |
| ·背山面水——平坝村寨选址 | 第37-38页 |
| ·山水交融——半山村寨选址 | 第38-39页 |
| ·侗族传统村寨聚落的外部水系形态 | 第39-42页 |
| ·"过"式水系 | 第40页 |
| ·"环"式水系 | 第40-41页 |
| ·"穿"式水系 | 第41-42页 |
| ·侗族传统村寨聚落的内部水体结构 | 第42-46页 |
| ·动态水体 | 第43-44页 |
| ·静态水体 | 第44-46页 |
| ·侗族传统村寨聚落中水系的功能与价值 | 第46-48页 |
| ·实用功能价值 | 第46页 |
| ·生态环境价值 | 第46-47页 |
| ·意趣审美价值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侗族传统村寨聚落中临水景观环境分析 | 第49-81页 |
| ·面状的临水景观环境分析 | 第49-65页 |
| ·巧夺天工的鼓楼 | 第49-61页 |
| ·精致小巧的戏楼 | 第61-62页 |
| ·歌坪的铺地 | 第62-63页 |
| ·祖母堂和萨坛 | 第63-65页 |
| ·线状的临水景观环境分析 | 第65-75页 |
| ·美轮美奂的风雨桥 | 第65-71页 |
| ·造型各异的民居 | 第71-72页 |
| ·临河连廊 | 第72-73页 |
| ·岸边水埠 | 第73-75页 |
| ·点状的临水景观环境分析 | 第75-80页 |
| ·泉井和井亭 | 第75-77页 |
| ·堰塘 | 第77-78页 |
| ·禾晾 | 第78页 |
| ·禾仓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五章 侗族传统村寨聚落中临水景观空间的民族文化内涵 | 第81-89页 |
| ·独特的地域文化 | 第81-83页 |
| ·向心凝聚性 | 第81-82页 |
| ·宗族认同性 | 第82页 |
| ·领域排他性 | 第82-83页 |
| ·传统的民族观念 | 第83-85页 |
| ·实用性的价值观 | 第83页 |
| ·多元化的信仰观 | 第83-84页 |
| ·生态性的自然观 | 第84-85页 |
| ·丰富的人文景观 | 第85-88页 |
| ·原始公有为根源的精神文化 | 第86页 |
| ·以款组织为基础的鼓楼文化 | 第86-87页 |
| ·萨神祭祀为主题的神祭文化 | 第87-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第六章 侗族传统村寨聚落中临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构想 | 第89-96页 |
| ·侗族传统村寨聚落中临水景观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89-92页 |
| ·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对临水景观的破坏 | 第89-90页 |
|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融问题 | 第90-92页 |
| ·侗族传统村寨聚落中临水景观的保护与发展 | 第92-95页 |
| ·保护原则 | 第92-94页 |
| ·发展性策略 | 第94-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结束语 | 第96-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 附录A 文中图片目录 | 第102-107页 |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