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不同代谢类型细菌的产氢效能及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9页
   ·生物产氢技术及发展趋势第16-19页
     ·生物产氢技术研究现状第16-18页
     ·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第18-19页
   ·产氢发酵微生物第19-27页
     ·发酵产氢细菌第19-24页
     ·产氢发酵微生物的生长因子第24-27页
   ·微生物产氢发酵途径第27-36页
     ·梭菌属代表的梭菌型产氢途径第30-31页
     ·严格厌氧菌的瘤胃球菌的糖代谢与产氢途径第31页
     ·大肠杆菌代表的兼性菌的产氢途径第31-32页
     ·固氮菌的产氢途径第32-34页
     ·乙醇发酵第34-35页
     ·不同产氢途径中的电子传递模式第35-36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6-39页
     ·课题来源第36-37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7页
     ·技术路线第37页
     ·研究内容第37-39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9-45页
   ·实验装置第39-41页
     ·静态试验装置第39页
     ·连续流实验装置第39-41页
   ·实验菌种及其培养基第41-42页
     ·实验菌种第41页
     ·培养基第41-42页
     ·接种污泥第42页
   ·分析方法第42-43页
     ·葡萄糖浓度的测定第42页
     ·pH 测定第42页
     ·细胞浓度的测定第42-43页
     ·氢气含量的测定第43页
     ·液相末端发酵产物的测定第43页
   ·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第43页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第43-45页
     ·单染色观察法第43页
     ·原子力显微镜表面形态观察第43-44页
     ·超微结构观察第44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面形态观察第44-45页
第3章 乙醇发酵产氢细菌产氢条件优化及作用机制分析第45-70页
   ·引言第45页
   ·乙醇发酵产氢模式菌株的生理特征第45-48页
     ·形态特征第45-46页
     ·生理生化特征第46-48页
   ·乙醇发酵产氢模式菌株培养条件优化第48-63页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影响第48-50页
     ·碳氮比的影响第50-52页
     ·二价铁离子的影响第52-53页
     ·钠离子的影响第53-55页
     ·镁离子的影响第55-57页
     ·乙醇发酵产氢模式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第57-63页
   ·连续流培养条件下乙醇发酵产氢模式菌株产氢特性第63-67页
     ·细胞浓度及葡萄糖利用率的变化规律第63-64页
     ·单位体积产氢量及氢气含量变化规律第64-65页
     ·产氢速率和比产氢速率的变化规律第65-66页
     ·液相末端产物的变化规律第66-67页
   ·乙醇发酵产氢细菌产氢机制分析第67-69页
     ·碳氮比对乙醇发酵产氢的影响第67-68页
     ·Fe~(2+)对乙醇发酵产氢的影响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4章 丁酸发酵产氢细菌产氢条件优化及作用机制分析第70-94页
   ·引言第70页
   ·丁酸发酵产氢模式菌株生理特征第70-71页
     ·形态特征第70页
     ·生理生化特征第70-71页
   ·丁酸发酵产氢模式菌株培养条件优化第71-85页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影响第71-72页
     ·二价铁离子的影响第72-74页
     ·钠离子的影响第74-76页
     ·镁离子的影响第76-77页
     ·磷酸盐浓度的影响第77-80页
     ·丁酸发酵产氢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第80-85页
   ·连续流培养条件下丁酸发酵模式菌株产氢特性第85-90页
     ·细胞浓度及葡萄糖利用率的变化规律第86-87页
     ·单位体积产氢量和氢气含量的变化规律第87-88页
     ·产氢速率和比产氢速率的变化规律第88-89页
     ·液相末端产物的变化规律第89-90页
   ·丁酸发酵产氢发酵细菌产氢机制分析第90-93页
     ·Fe~(2+)浓度对丁酸发酵产氢的影响第90-92页
     ·Mg~(2+)浓度对丁酸发酵产氢的影响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5章 混合酸发酵产氢细菌培养条件优化及作用机制分析第94-120页
   ·引言第94页
   ·混合酸发酵产氢模式菌株生理特征第94-95页
     ·形态特征第94-95页
     ·混合酸发酵产氢细菌生理生化特征第95页
   ·混合酸发酵产氢模式菌株培养条件优化第95-112页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影响第95-96页
     ·二价铁离子的影响第96-98页
     ·磷酸盐浓度的影响第98-100页
     ·钠离子的影响第100-102页
     ·L-半胱氨酸的影响第102-106页
     ·混合酸产氢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第106-112页
   ·连续流发酵条件下丁酸发酵产氢细菌产氢特性分析第112-116页
     ·细胞浓度及葡萄糖降解效率的变化规律第113页
     ·单位体积产气量、产氢量及氢气含量的变化规律第113-114页
     ·产氢速率和比产氢速率的变化规律第114-115页
     ·液相末端产物的变化规律第115-116页
   ·混合酸发酵产氢细菌产氢机制分析第116-119页
     ·Fe~(2+)浓度对混合酸发酵产氢的影响第117-118页
     ·半胱氨酸对混合酸发酵产氢的影响第118-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结论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个人简历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airwise核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对称预测研究
下一篇:抑制宋内志贺菌益生菌株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