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概念、性质和功能 | 第9-15页 |
(一)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性质 | 第10-13页 |
(三)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功能 | 第13-15页 |
二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特征 | 第15-20页 |
(一) 适用主体不平等 | 第16-17页 |
(二) 适用情形有限 | 第17-18页 |
(三) 适用条件严格 | 第18-20页 |
三 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缺陷 | 第20-30页 |
(一) 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0-23页 |
1 《劳动合同法》颁布前的相关规定 | 第20-22页 |
2 《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 | 第22-23页 |
(二) 劳动合同法违约金制度立法存在的缺陷 | 第23-30页 |
1 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缺陷 | 第23-24页 |
2 未确立二元化的劳动合同违约金适用原则 | 第24-25页 |
3 未厘清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的关系 | 第25-26页 |
4 服务期适用条件单一和期限缺乏限制 | 第26-28页 |
5 未对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违约金数额进行限定 | 第28页 |
6 未明确赋予违约金数额调整请求权 | 第28-30页 |
四 完善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建议 | 第30-36页 |
(一) 改革劳动合同期限制度 | 第30页 |
(二) 确立二元化的劳动合同违约金适用原则 | 第30-31页 |
(三) 协调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的关系 | 第31-32页 |
(四) 扩大服务期适用范围和限制服务期最高期限 | 第32-34页 |
(五) 竞业限制协议中经济补偿和违约金数额约定应当公平合理 | 第34-35页 |
(六) 明确赋予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违约金数额调整请求权 | 第35-36页 |
五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