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启示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启示 | 第19页 |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22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23-38页 |
·人力资本分享收益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 | 第23-24页 |
·古典企业分配理论 | 第24-25页 |
·要素贡献报酬论 | 第25页 |
·与贡献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25-26页 |
·贡献率的概念 | 第25-26页 |
·贡献价值的概念 | 第26页 |
·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26页 |
·人力资本概念与计量 | 第26-37页 |
·人力资本的内涵 | 第26-28页 |
·人力资本的特征 | 第28-29页 |
·人力资本的计量 | 第29-35页 |
·人力资本的外延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企业人力资本按贡献分享收益问题的分析 | 第38-47页 |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现状与不足 | 第38-41页 |
·现状 | 第38-40页 |
·不足 | 第40-41页 |
·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按贡献分享收益的因素 | 第41-44页 |
·宏观因素 | 第41-43页 |
·微观因素 | 第43-44页 |
·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本分享收益的特点 | 第44-46页 |
·劳动密集型企业 | 第44页 |
·资本密集型企业 | 第44-45页 |
·技术密集型企业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企业人力资本按贡献分享收益模型的构建 | 第47-67页 |
·企业剩余分配总量的确定 | 第47-48页 |
·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贡献的分离 | 第48-51页 |
·人力资本贡献率的确定 | 第49-51页 |
·人力资本贡献价值的确定 | 第51页 |
·人力资本内部各要素贡献的确定 | 第51-59页 |
·人力资本内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特征 | 第51-52页 |
·“满意+持续改进”原则 | 第52-54页 |
·人力资本内部各要素贡献的确定 | 第54-55页 |
·人力资本个体价值的确定 | 第55-59页 |
·企业人力资本按贡献分享收益的具体实现 | 第59-66页 |
·传统薪酬理论 | 第59-63页 |
·企业人力资本按贡献分享收益与薪酬体系的结合 | 第63-65页 |
·基于企业人力资本按贡献分享收益与薪酬体系设计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基于企业人力资本按贡献分享收益模型的应用分析 | 第67-75页 |
·G 公司简介 | 第67页 |
·G 公司收益分配现状 | 第67-68页 |
·G 公司人力资本按贡献分享收益模型应用 | 第68-74页 |
·G 公司剩余分配总量的确定 | 第68-70页 |
·G 公司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贡献的分离 | 第70-71页 |
·G 公司人力资本内部各要素贡献的确定 | 第71-73页 |
·G 公司基于人力资本贡献的薪酬体系 | 第73-74页 |
·模型应用评价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本文的结论 | 第75页 |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详细摘要 | 第82-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