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线江海直达转载货运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发展水平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运输组织模式的发展状况及研究情况 | 第11-12页 |
| ·国内运输组织模式的发展状况及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第2章 长江干线江海直达运输环境分析 | 第15-28页 |
| ·长江干线货源分析 | 第15-16页 |
| ·铁矿石 | 第15-16页 |
| ·非金属矿石 | 第16页 |
| ·长江干线航道分析 | 第16-19页 |
| ·长江干线主要港口现状与规划 | 第19-27页 |
| ·重庆港 | 第19-20页 |
| ·岳阳港 | 第20-21页 |
| ·武汉港 | 第21-24页 |
| ·南京港 | 第24-26页 |
| ·北仑港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长江干线江海直达运输模式现状分析 | 第28-37页 |
| ·长江干线货运组织模式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 ·长江干线江海运输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第29-31页 |
| ·长江干线江海运输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 ·长江干线江海直达运输模式的发展方向 | 第30-31页 |
| ·长江干线货运适航船型分析及航线发展趋势 | 第31-36页 |
| ·长江干线内河货运适航船型分析 | 第31-34页 |
| ·长江干线江海直达运输船舶的发展趋势 | 第34页 |
| ·长江航线的发展趋势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长江干线江海直达转载模式优化方法研究 | 第37-47页 |
| ·现有航线配船优化模型的分析 | 第37-40页 |
| ·航线配船的类型 | 第37-38页 |
| ·现有的航线配船数学模型 | 第38-40页 |
| ·长江干线江海直达转载货运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40-44页 |
| ·问题的描述 | 第40-41页 |
| ·基本思想 | 第41-42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 ·模型求解方法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实例应用及分析 | 第47-67页 |
| ·研究对象 | 第47页 |
| ·船舶经济性计算模型与经济衡准指标 | 第47-51页 |
| ·经济性计算的主要参数 | 第47-48页 |
| ·船舶运输成本构成及计算方法 | 第48-50页 |
| ·经济性衡准指标 | 第50-51页 |
| ·计算船型的选取 | 第51-52页 |
| ·“母船”船型的选取 | 第51-52页 |
| ·“子船”船型的选取 | 第52页 |
| ·转载港口的选取 | 第52-54页 |
| ·各类船舶经济计算结果 | 第54-57页 |
| ·“母船”的经济性计算结果 | 第54页 |
| ·“子船”的经济性计算结果 | 第54-57页 |
| ·航线配船计算结果 | 第57-58页 |
| ·中转点变动后的配船结果 | 第58-63页 |
| ·中转点变动后“母船”的经济性计算结果 | 第59页 |
| ·中转点变动后“子船”的经济性计算结果 | 第59-61页 |
| ·中转点变动后的配船结果 | 第61-63页 |
| ·江海直达配船结果 | 第63-65页 |
| ·江海直达船舶的经济性计算 | 第63页 |
| ·江海直达运输模式的配船结果 | 第63-65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7-69页 |
| ·总结 | 第67页 |
| ·展望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