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论文--中国武术论文--其他民族形式体育论文

湖北红安张家湾舞龙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导言第12-21页
 一、中华文化语境中的"龙"形象第12-14页
 二、民俗学话语中的"龙"研究第14-17页
 三、舞龙:民俗与艺术的交叉地带第17-18页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8-21页
第一章 舞龙习俗的历史地理图像第21-44页
 第一节 舞龙的历史源流第21-27页
 第二节 舞龙之大江南北第27-44页
  一、长江流域第30-35页
  二、东南沿海第35-38页
  三、岭南第38-39页
  四、云贵第39-40页
  五、黄河流域第40-44页
第二章 调查地点:湖北省红安县张家湾第44-63页
 第一节 进入大别山腹地第44-48页
 第二节 家族村落的兴衰变迁第48-63页
  一、筷子巷传说与移民社会第48-51页
  二、"三大房"与"七子房"第51-54页
  三、张氏宗族发展的三个阶段第54-63页
第三章 张家湾舞龙的结构形态第63-91页
 第一节 神龙信仰第63-70页
  一、认知层:山里的龙从哪里来第64-67页
  二、情感层:富有人情味的龙形象第67-70页
 第二节 仪式过程第70-80页
  一、接灯第71-75页
  二、出灯第75-77页
  三、送灯第77-80页
 第三节 文艺表演第80-91页
  一、龙灯第80-82页
  二、其他文艺第82-91页
第四章 张家湾舞龙的历史演变第91-120页
 第一节 集体化时期的舞龙第91-99页
  一、抹不去的战争记忆第91-93页
  二、家族舞龙的延续与变异第93-99页
 第二节 舞龙在八十年代第99-106页
  一、由姻亲和熟人关系向多元社会关系的过渡第101-102页
  二、时代的精神风貌在文艺主体上的性别呈现第102-106页
 第三节 舞龙迈入新的世纪第106-120页
  一、村落组织:寻找民俗复兴的新动力第106-111页
  二、习俗呈现:在繁荣与衰落之间第111-114页
  三、社会功能:民俗伦理的现代困境第114-120页
结语第120-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9页
附录:元宵舞龙习俗的全国分布情况第129-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
下一篇: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以香港推行通识教育需急切补充老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