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残余变形与地震共同作用下框架结构受力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采空区地表残余变形预计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采空区地表变形对建筑物影响研究 | 第12-14页 |
·采空区框架结构抗震研究 | 第14-17页 |
·目前采空区框架结构抗震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19-35页 |
·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19-23页 |
·动力平衡方程建立 | 第19-20页 |
·动力平衡方程求解 | 第20-21页 |
·动力特性的基本理论 | 第21-23页 |
·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 第23-24页 |
·基于ANSYS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24-32页 |
·土体材料本构模型 | 第25-27页 |
·土体与基础界面接触模拟 | 第27页 |
·阻尼模型 | 第27-28页 |
·边界条件 | 第28-30页 |
·实体模型及单元选取 | 第30-31页 |
·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1-32页 |
·模态分析结果 | 第32-34页 |
·边界不同对比分析 | 第32-33页 |
·底端固定和共同作用频率比较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框架结构在双重作用下内力和变形研究 | 第35-54页 |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 第35-38页 |
·三水准的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 第35页 |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时程分析的过程 | 第36-38页 |
·框架结构受力分析 | 第38-48页 |
·基础沉降分析 | 第38-39页 |
·基底反力分析 | 第39-41页 |
·柱底轴力分析 | 第41-43页 |
·结构水平方向位移 | 第43页 |
·底层梁弯矩变化规律 | 第43-46页 |
·底层梁剪力变化规律 | 第46-48页 |
·与常规设计对比分析 | 第48-51页 |
·柱底轴力的比较 | 第48-49页 |
·底层梁端弯矩和剪力比较 | 第49-51页 |
·规范对采空区建筑物规定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双重作用下建筑物保护措施研究 | 第54-80页 |
·地基土压缩模量对结构的影响 | 第54-66页 |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55-56页 |
·基础沉降分析 | 第56-58页 |
·基底反力分析 | 第58-60页 |
·柱底轴力分析 | 第60-61页 |
·梁弯矩分析 | 第61-64页 |
·梁剪力分析 | 第64-66页 |
·基础刚度对结构的影响 | 第66-75页 |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66-67页 |
·基础沉降分析 | 第67-68页 |
·基底反力分析 | 第68-70页 |
·柱底轴力分析 | 第70-71页 |
·梁弯矩分析 | 第71-73页 |
·梁剪力分析 | 第73-75页 |
·褥垫层对结构的影响 | 第75-79页 |
·基础沉降对比分析 | 第76-77页 |
·柱底轴力对比分析 | 第77-78页 |
·梁弯矩对比分析 | 第78-79页 |
·梁剪力分析 | 第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