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高温后FRP筋混凝土梁静力与疲劳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1 绪论第14-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6页
        1.2.1 高温下混凝土梁温度场的研究第15-16页
        1.2.2 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第16-17页
        1.2.3 常温下FRP筋及其混凝土构件疲劳性能的研究第17-21页
        1.2.4 高温后FRP筋及其混凝土构件疲劳性能的研究第21-26页
    1.3 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6-29页
        1.3.1 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2 高温下混凝土梁内温度场的试验研究第29-42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试验概况第29-34页
        2.2.1 原材料第29-31页
        2.2.2 试验设计第31-32页
        2.2.3 试验设备第32-33页
        2.2.4 试验梁截面尺寸第33页
        2.2.5 梁测温截面及测温电偶的布置第33-34页
        2.2.6 加热方法第34页
    2.3 试验结果分析第34-41页
        2.3.1 不同高温温度下混凝土梁测温截面内的升温曲线第34-38页
        2.3.2 混凝土梁截面内不同测点的升温曲线第38-41页
    2.4 小结第41-42页
3 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第42-55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试验概况第42-43页
        3.2.1 试验分组第42页
        3.2.2 原材料第42页
        3.2.3 加热制度第42-43页
        3.2.4 试验方法第43页
    3.3 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第43-51页
        3.3.1 高温后试件表观特征及破坏形态第43-44页
        3.3.2 高温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第44页
        3.3.3 高温对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第44-47页
        3.3.4 温度对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第47-49页
        3.3.5 高温对弹性模量的影响第49-51页
    3.4 高温温度梯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劣化机理分析第51-53页
    3.5 小结第53-55页
4 高温后GFRP筋疲劳性能试验研究第55-69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试验概况第55-57页
        4.2.1 试验原材料第55页
        4.2.2 试验设备第55-56页
        4.2.3 试验设计第56页
        4.2.4 试件制作第56页
        4.2.5 试验方法第56-57页
    4.3 试验特征第57-58页
        4.3.1 高温后GFRP筋的表观特征第57页
        4.3.2 高温后GFRP筋疲劳拉伸破坏特征第57-58页
    4.4 试验结果分析第58-68页
        4.4.1 高温后GFRP筋的抗拉性能第58-63页
        4.4.2 高温后GFRP筋的疲劳拉伸性能第63-68页
    4.5 小结第68-69页
5 高温后FRP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第69-97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试验概况第69-75页
        5.2.1 试验方案设计第69-70页
        5.2.2 试验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第70页
        5.2.3 试验材料第70-73页
        5.2.4 试验装置及方法第73-74页
        5.2.5 测量内容及测点布置第74-75页
    5.3 裂缝发展情况及破坏形态第75-79页
        5.3.1 裂缝发展情况第75-78页
        5.3.2 破坏形态第78-79页
    5.4 开裂荷载第79-80页
    5.5 跨中截面混凝土应变第80-81页
    5.6 最大裂缝宽度及其计算方法第81-86页
        5.6.1 最大裂缝宽度试验结果分析第81-82页
        5.6.2 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第82-86页
    5.7 挠度及其计算方法第86-91页
        5.7.1 挠度的试验结果分析第86-87页
        5.7.2 挠度计算方法第87-91页
    5.8 剩余承载力试验结果分析及计算方法第91-95页
        5.8.1 剩余承载力试验结果分析第91-92页
        5.8.2 高温后FRP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第92-95页
    5.9 小结第95-97页
6 高温后FRP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第97-124页
    6.1 引言第97页
    6.2 试验概况第97-100页
        6.2.1 试验方案设计第97-98页
        6.2.2 试验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第98页
        6.2.3 试验材料第98-99页
        6.2.4 试验装置第99页
        6.2.5 试验方法及测量内容第99-100页
    6.3 高温后FRP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第100-111页
        6.3.1 静载作用下FRP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第100-104页
        6.3.2 疲劳荷载作用下FRP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第104-111页
    6.4 疲劳荷载作用下FRP筋混凝土梁裂缝的发展规律第111-112页
        6.4.1 FRP筋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的变化规律第111-112页
        6.4.2 疲劳荷载作用下FRP筋混凝土梁的平均裂缝间距第112页
    6.5 疲劳荷载作用下FRP筋混凝土梁跨中挠度及刚度计算方法第112-116页
        6.5.1 疲劳荷载作用下FRP筋混凝土梁的跨中挠度发展规律第112-114页
        6.5.2 疲劳荷载作用下FRP筋混凝土梁刚度计算方法第114-116页
    6.6 FRP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方法第116-122页
        6.6.1 FRP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分析第116-118页
        6.6.2 基于刚度退化的高温后FRP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预测第118-122页
    6.7 小结第122-124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24-127页
    7.1 主要结论第124-125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25-126页
    7.3 展望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纯电动矿车能量管理及节能技术研究
下一篇:适用于未来北京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