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纯电动矿车能量管理及节能技术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引言第13-3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8页
    1.2 文献综述第18-27页
        1.2.1 纯电动汽车发展历史第18-20页
        1.2.2 纯电动汽车国内外现状第20-23页
        1.2.3 矿用自卸车发展历史第23-25页
        1.2.4 矿用自卸车国内外发展现状第25-27页
    1.3 纯电动矿车关键技术第27-29页
    1.4 纯电动矿车能量管理及节能技术第29-32页
        1.4.1 复合能源及其能量管理第29-31页
        1.4.2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存储控制第31-32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2-35页
2 纯电动矿车仿真方法及仿真软件第35-38页
    2.1 纯电动矿车仿真方法第35-36页
        2.1.1 前向仿真方法第35页
        2.1.2 后向仿真方法第35-36页
    2.2 纯电动矿车仿真软件第36-37页
    2.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3 纯电动矿车建模第38-68页
    3.1 纯电动矿车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40-42页
        3.1.1 纯电动矿车基本结构第40-41页
        3.1.2 纯电动矿车工作原理第41-42页
    3.2 纯电动矿车动力性能和动力学模型第42-47页
        3.2.1 纯电动矿车动力性能第42-43页
        3.2.2 纯电动矿车动力学模型第43-46页
        3.2.3 纯电动矿车功率和能量需求分析第46-47页
    3.3 驱动电机模型第47-50页
    3.4 纯电动矿车能量存储系统模型第50-63页
        3.4.1 磷酸铁锂(LiFePO_4)蓄电池第50-56页
        3.4.2 超级电容(Ultracapacitor,UC)第56-60页
        3.4.3 DC/DC变换器第60-63页
    3.5 行驶工况第63-67页
        3.5.1 典型纯电动汽车行驶工况第64-65页
        3.5.2 纯电动矿车行驶工况第65-67页
    3.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4 LiFePO_4蓄电池行驶工况寿命模型第68-74页
    4.1第68-73页
        4.1.1 LiFePO_4蓄电池循环寿命模型第69-72页
        4.1.2 等效寿命条件下不同放电倍率蓄电池寿命计算第72页
        4.1.3 行驶工况下的蓄电池寿命模型第72-73页
    4.2 本章小结第73-74页
5 复合能源参数匹配及其能量管理第74-93页
    5.1 复合能源系统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第74-78页
        5.1.1 复合能源系统拓扑结构第74-76页
        5.1.2 复合能源系统主回路及其工作原理第76-77页
        5.1.3 复合能源系统工作模式第77-78页
    5.2 复合能源系统参数匹配第78-83页
        5.2.1 动力性能约束第78-80页
        5.2.2 续驶里程约束第80-81页
        5.2.3 单位里程能耗约束第81页
        5.2.4 驱动和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约束第81-83页
    5.3 基于ADVISOR 2002的复合能源系统开发第83页
    5.4 复合能源能量管理第83-89页
        5.4.1 常见的复合能源能量管理策略第83-84页
        5.4.2 基于规则的复合能源控制策略第84-89页
    5.5 仿真分析第89-92页
        5.5.1 经济性能和动力性能第89-90页
        5.5.2 蓄电池功率和电流第90-91页
        5.5.3 蓄电池寿命第91-92页
    5.6 本章小结第92-93页
6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存储控制第93-115页
    6.1 驱动电机电气制动方法第93-95页
    6.2 再生制动控制系统原理分析第95-96页
    6.3 系统模型及控制策略第96-104页
        6.3.1 驱动电机、蓄电池及可提供再生制动力模型第96-98页
        6.3.2 车辆坡道制动力学模型第98-102页
        6.3.3 再生制动策略第102-104页
    6.4 仿真分析第104-113页
        6.4.1 最大车速水平路面不同制动强度制动仿真第104-111页
        6.4.2 行驶工况仿真第111-113页
    6.5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7 结论第115-119页
    7.1 全文总结第115-116页
    7.2 创新点第116-117页
    7.3 工作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9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29-13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布驱动铰接车辆差动辅助液压转向控制研究
下一篇:高温后FRP筋混凝土梁静力与疲劳受弯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