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

汽车尾气余热利用温差发电装置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5-2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5-17页
        1.1.1 选题背景第15-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0-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 本文结构第22-25页
第2章 实验系统简介第25-39页
    2.1 汽车尾气模拟装置及温差发电系统第25-35页
        2.1.1 汽车尾气模拟装置第25-32页
        2.1.2 温差发电性能测试系统第32页
        2.1.3 汽车尾气模拟工况第32-34页
        2.1.4 温差发电单元布置第34-35页
    2.2 含烟尘燃烧烟气的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第35-39页
        2.2.1 温差发电系统第35-38页
        2.2.2 温差发电性能测试系统第38-39页
第3章 汽车运行工况尾气余热温差发电性能的研究第39-55页
    3.1 实验过程简介第39-40页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0-51页
        3.2.1 烟气速度对温差发电性能的影响第40-43页
        3.2.2 烟气温度对温差发电性能的影响第43-45页
        3.2.3 烟气速度对温差发电输出最大功率的影响第45-48页
        3.2.4 烟气温度对温差发电输出最大功率的影响第48-51页
    3.3 温差发电装置热电转换效率的估算及分析第51-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汽车运行工况尾气余热温差发电性能的优化第55-74页
    4.1 水循环冷却性能优化第55-60页
        4.1.1 水循环过程及其标定第55-56页
        4.1.2 实验过程简介第56-57页
        4.1.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7-60页
    4.2 散热器风扇性能优化第60-66页
        4.2.1 散热过程及其标定第60-61页
        4.2.2 实验过程简介第61-62页
        4.2.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2-66页
    4.3 串并联对温差发电性能的影响第66-73页
        4.3.1 串并联组合方式第66-67页
        4.3.2 实验过程简介第67-68页
        4.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8-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含烟尘燃烧烟气的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的研究第74-84页
    5.1 温差发电装置的启动特性第74-77页
        5.1.1 实验过程简介第74-75页
        5.1.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5-77页
    5.2 温差发电装置的功率负载特性第77-80页
        5.2.1 实验过程简介第77页
        5.2.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7-80页
    5.3 温差发电装置的动态功率负载特性第80-82页
        5.3.1 实验过程简介第80页
        5.3.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80-82页
    5.4 温差发电装置热电转换效率的估算及分析第82-83页
    5.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7页
    6.1 结论第84-86页
    6.2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附录第92-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机用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LBM的车用尾气余热温差发电装置的流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