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分子标记与水稻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前言第15-18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8-38页
 1 水稻遗传多样性第18-24页
   ·遗传多样性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历史第18-19页
   ·水稻遗传多样性及其检测方法第19-24页
 2 水稻杂种优势研究进展第24-31页
   ·水稻杂种优势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第24页
   ·杂种优势的理论解释第24-27页
   ·杂种优势的利用第27-31页
 3 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上的应用第31-36页
   ·分子标记的种类第31-35页
   ·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组群划分中的应用第35-36页
   ·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第36页
 4 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36-38页
第2章 运用分子标记及系谱资料对IRRI常规水稻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8-59页
 1 引言第38-4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0-44页
   ·供试材料第40页
   ·分子标记分析方法第40-42页
   ·基因型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2-4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4-57页
   ·遗传多样性第44-51页
   ·分子遗传距离及其与COP的相关性第51-57页
 4 小结与讨论第57-59页
第3章 运用分子标记对USDA水稻遗传变异及结构的比较分析第59-75页
 1 引言第59-6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供试材料第61页
   ·分子标记分析方法第61页
   ·基因型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1-6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3-72页
   ·分子标记多态性水平第63-65页
   ·分子标记遗传距离第65-66页
   ·基于分子遗传距离的Clustering分析第66-68页
   ·AMOVA分析第68-69页
   ·STRUCTURE分析第69-71页
   ·主坐标分析(PCoA)第71-72页
 4 小结与讨论第72-75页
第4章 水稻产量和抽穗期性状配合力分析第75-86页
 1 引言第75-7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6-77页
   ·供试亲本材料第76页
   ·材料的播种安排与田间管理第76-77页
   ·测交方法第77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7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7-84页
   ·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第77-82页
   ·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分析第82页
   ·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第82-84页
 4 小结与讨论第84-86页
第5章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及其与分子遗传距离的相关性第86-101页
 1 引言第86-8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87-88页
   ·供试材料第88页
   ·田间调查和考种工作第88页
   ·田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88页
   ·分子数据的计算与分析第8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8-98页
   ·"水涨船高"现象的验证第88-91页
   ·不同母本组合间和同母本不同父本类型组合间的比较第91-93页
   ·不同组合间分子标记遗传距离的比较第93页
   ·杂种优势表现及其与分子遗传距离的相关性第93-97页
   ·分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第97-98页
 4 小结与讨论第98-101页
第6章 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第101-122页
 1 引言第101-10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02-103页
   ·供试材料第102-103页
   ·杂交种子的获得及大田管理第103页
   ·数据的调查与分析第10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03-117页
   ·12×12不完全双列杂交第103-114页
   ·8×8不完全双列杂交第114-117页
 4 小结与讨论第117-122页
   ·双列杂交与杂种优势第117-118页
   ·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第118-119页
   ·配合力效应与杂种优势第119-122页
第7章 水稻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单分子标记位点分析第122-130页
 1 引言第122-1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23-124页
   ·供试材料第123页
   ·田间试验和数据调查第123页
   ·分子标记分析第123页
   ·统计分析第123-1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24-128页
   ·阳性位点和增效、减效位点的筛选第124-125页
   ·阳性、增效和减效位点与农艺性状表型值和特殊配合力的相关性第125-127页
   ·阳性位点和增效、减效位点与各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第127页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中增效位点频率第127-128页
 4 小结与讨论第128-130页
第8章 全文总结第130-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69页
附录A第169-177页
附录B第177-180页
缩略词表第180-181页
致谢第181-182页
作者简历第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茯苓辐照降解及其产物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感染猪的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特性和诊断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