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4页 |
1.1.1 水资源问题 | 第12-13页 |
1.1.2 粮食资源问题 | 第13页 |
1.1.3 土地资源问题 | 第13-14页 |
1.1.4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 第14页 |
1.2 国内外有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发展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关于作物间作方面的研究发展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 试验区概况 | 第21页 |
2.2 试验设计与材料 | 第21-23页 |
2.3 测定方法与内容 | 第23-24页 |
2.3.1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 | 第23页 |
2.3.2 地温的测定 | 第23页 |
2.3.3 玉米光合特性的测定 | 第23页 |
2.3.4 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测定 | 第23-24页 |
2.3.5 玉米品质的测定 | 第24页 |
2.3.6 玉米干物质积累测定 | 第24页 |
2.3.7 玉米产量的测定 | 第24页 |
2.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47页 |
3.1 种植模式和覆盖方式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 第25-28页 |
3.2 种植模式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第28-31页 |
3.3 种植模式和覆盖方式对玉米拔节期地温日变化的影响 | 第31-33页 |
3.4 种植模式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3-36页 |
3.4.1 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 第33页 |
3.4.2 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3 对玉米茎粗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4 对玉米叶面积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 种植模式和覆盖方式对玉米拔节期和灌浆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6-42页 |
3.5.1 对玉米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2 对玉米气孔导度日变化的影响 | 第37-39页 |
3.5.3 对玉米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 第39-40页 |
3.5.4 对玉米叶片水分利用率日变化的影响 | 第40-42页 |
3.6 种植模式和覆盖方式对玉米品质、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6.1 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 第42-43页 |
3.6.2 对玉米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 | 第43页 |
3.7 不同种植模式和覆盖方式下各处理的综合效益模式评价 | 第43-47页 |
3.7.1 因子的选取 | 第44-45页 |
3.7.2 因子分析结果 | 第45页 |
3.7.3 各处理的综合适用性指数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7-50页 |
4.1 结论 | 第47-48页 |
4.2 建议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