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绪论 | 第10-21页 |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4页 |
| 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三) 公务员培训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 3. 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 (一) 胜任力 | 第21-22页 |
| 1. 胜任力起源及定义 | 第21页 |
| 2. 胜任力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二) 胜任力模型 | 第22-23页 |
| 1. 胜任力模型 | 第22页 |
| 2. 胜任力模型类型 | 第22-23页 |
| (三) 胜任力模型构建的主要方法 | 第23-25页 |
| 1. 行为事例访谈 | 第23页 |
| 2. 调查问卷法 | 第23页 |
| 3. 电脑“专家”系统工程 | 第23-25页 |
| 三、海口市地税局公务员培训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36页 |
| (一) 海口市地税局公务员结构概况 | 第25-28页 |
| 1. 学历状况 | 第25-26页 |
| 2. 年龄状况 | 第26页 |
| 3. 岗位分布 | 第26-27页 |
| 4. 职称状况 | 第27-28页 |
| 5. 相关总结 | 第28页 |
| (二) 海口市地税局公务员培训现状 | 第28-30页 |
| 1. 公务员培训的次数与参培意愿 | 第28-29页 |
| 2. 公务员培训方式 | 第29-30页 |
| 3. 公务员培训内容 | 第30页 |
| (三) 海口市地税局公务员培训特点 | 第30-32页 |
| 1. 培训内容由知识中心转向能力本位 | 第30-31页 |
| 2. 培训模式由单一课堂讲授转向多元管理 | 第31页 |
| 3.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 第31页 |
| 4. 依托税务培训基地,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 | 第31页 |
| 5. 创新网络教育,拓宽培训渠道 | 第31-32页 |
| (四) 海口市地税局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 1. 未重视学员培训需求 | 第32-33页 |
| 2. 教学方式和师资欠缺实践性 | 第33页 |
| 3. 培训效果不佳 | 第33-35页 |
| 4. 不能提升公务员隐性特质 | 第35-36页 |
| 四、海口市地税局公务员培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6-39页 |
| (一) 缺乏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 | 第36-37页 |
| 1. 缺乏对岗位胜任力的需求分析 | 第36页 |
| 2. 缺乏对培训对象的需求分析 | 第36页 |
| 3. 对培训对象的选择不合理 | 第36页 |
| 4. 缺乏组织需求分析 | 第36-37页 |
| (二) 缺乏内隐胜任力指标的培训课程 | 第37页 |
| 1. 缺乏对内隐能力培训意识 | 第37页 |
| 2. 培训对象划分不精细 | 第37页 |
| (三) 缺少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 第37-38页 |
| 1. 评估意识不够 | 第37-38页 |
| 2. 评估方式单一不科学 | 第38页 |
| (四) 缺乏提升培训积极性的激励措施 | 第38-39页 |
| 1. 不能激发学院自我学习意识 | 第38页 |
| 2. 激励手段单一 | 第38-39页 |
| 五、基于胜任力视角的公务员培训模式构建及实施流程 | 第39-47页 |
| (一) 地税系统公务员胜任力模型构建 | 第39-40页 |
| 1. 胜任力模型构成维度分析 | 第39页 |
| 2. 建立胜任力模型 | 第39-40页 |
| (二) 基于胜任力的地税系统公务员培训模式实施流程 | 第40-47页 |
| 1. 确定需求 | 第40-42页 |
| 2. 制定培训计划 | 第42-43页 |
| 3. 实施培训计划 | 第43-45页 |
| 4. 评估培训效果 | 第45-47页 |
| 六、公务员胜任力培训保障机制 | 第47-49页 |
| (一) 组织保障 | 第47页 |
| (二) 经费保障 | 第47页 |
| (三) 信息反馈保障 | 第47-48页 |
| (四) 制定培训激励措施 | 第48页 |
| (五) 师资保障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录: 海口市地税局公务员培训效果的评估问卷调查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