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页 |
一、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法条性质的理论纷争及证成 | 第8-13页 |
(一)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法条性质的理论纷争 | 第8-11页 |
1、帮助行为的正犯化 | 第8-10页 |
2、帮助犯的量刑化规则 | 第10-11页 |
(二)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证成 | 第11-13页 |
1、传统共犯体系的回归 | 第11-12页 |
2、构成要件定型性的推动 | 第12-13页 |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存在根基 | 第13-18页 |
(一)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逻辑前提 | 第13页 |
(二)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可罚性根据 | 第13-18页 |
1、网络帮助行为的中立性特征 | 第14页 |
2、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论争及评析 | 第14-16页 |
3、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入罪化限缩 | 第16-18页 |
三、“帮助行为正犯化”现象的立法解读 | 第18-23页 |
(一)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意蕴 | 第18-19页 |
(二)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动因 | 第19-23页 |
1、“风险刑法”下法益保护的主流趋势 | 第19-22页 |
2、“积极一般预防”的刑事政策理念 | 第22-23页 |
四、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诠释 | 第23-36页 |
(一) 教义学诠释的背景:立法风险的应对 | 第23-24页 |
(二) 客观归责的前提:帮助行为 | 第24-32页 |
1、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行为的文义证成 | 第24-25页 |
2、网络帮助的行为类型 | 第25-26页 |
3、以不作为模式构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行为 | 第26-32页 |
(三) 主观归责的核心:明知 | 第32-36页 |
1、“明知”的文义解释 | 第32-33页 |
2、“明知”的认定 | 第33页 |
3、“明知”的对象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