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各种类型锅炉论文--燃煤锅炉论文

气固流化床圆柱颗粒的多尺度运动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7页
        1.2.1 多相流动参数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4-21页
        1.2.2 圆柱/异形颗粒气固流动的多尺度运动规律研究第21-26页
        1.2.3 综合评述第26-27页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7页
    1.4 课题的研究思路第27-28页
    1.5 本章小结第28页
    参考文献第28-37页
第二章 基于X光的稠密气固流动测量方法和系统研究第37-75页
    2.1 X光透视成像的基本原理第37-38页
    2.2 单视X光透视成像系统的构建第38-49页
        2.2.1 单视X光透视成像系统的硬件设计第38-43页
        2.2.2 单视X光透视成像系统的软件设计第43-47页
        2.2.3 单视X光透视成像系统的装置误差分析第47-49页
    2.3 X光流化床空隙率测量方法第49-50页
    2.4 单视X光颗粒示踪测量方法第50-54页
        2.4.1 示踪颗粒位置的制备方法第51-52页
        2.4.2 单视X光示踪颗粒位置的测定方法第52-53页
        2.4.3 单视X光示踪颗粒姿态的测定方法第53-54页
    2.5 双视X光透视成像系统的构建第54-56页
        2.5.1 双视X光透视成像系统的硬件设计第54-56页
        2.5.2 双视X光透视成像系统的软件设计第56页
        2.5.3 双视X光透视成像系统的误差分析第56页
    2.6 双视X光颗粒示踪测量方法第56-65页
        2.6.1 双视X光示踪颗粒位置的测定方法第57-58页
        2.6.2 双视X光示踪颗粒姿态的测定方法第58-60页
        2.6.3 双视X光颗粒示踪测量处理软件的设计第60-65页
    2.7 双视X光气泡参数测量方法第65-69页
    2.8 配套流化床试验系统的构建第69-71页
        2.8.1 试验装置第69-70页
        2.8.2 颗粒与床料性质第70-71页
    2.9 本章小结第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第三章 流化床圆柱颗粒的颗粒尺度运动规律研究第75-105页
    3.1 引言第75-76页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76页
    3.3 圆柱颗粒在流化床中的位置分布第76-83页
        3.3.1 流化气速的影响第77-79页
        3.3.2 圆柱颗粒质量分数的影响第79-80页
        3.3.3 圆柱颗粒形状的影响第80-81页
        3.3.4 床料粒径的影响第81-83页
    3.4 圆柱颗粒在流化床中的速度第83-93页
        3.4.1 流化气速的影响第86-90页
        3.4.2 圆柱颗粒质量分数的影响第90-91页
        3.4.3 圆柱颗粒形状的影响第91-92页
        3.4.4 床料粒径的影响第92-93页
    3.5 圆柱颗粒在流化床中的运动轨迹第93-97页
        3.5.1 流化气速的影响第94-95页
        3.5.2 圆柱颗粒质量分数的影响第95页
        3.5.3 圆柱颗粒形状的影响第95-96页
        3.5.4 床料粒径的影响第96-97页
    3.6 圆柱颗粒在流化床中的姿态角度分布特性第97-101页
        3.6.1 流化气速的影响第100页
        3.6.2 圆柱颗粒质量分数的影响第100页
        3.6.3 圆柱颗粒形状的影响第100-101页
        3.6.4 床料粒径的影响第101页
    3.7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第四章 流化床圆柱颗粒的介观尺度运动规律研究第105-125页
    4.1 前言第105页
    4.2 气泡的介观尺度流动特性第105-112页
        4.2.1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05-106页
        4.2.2 流化气速的影响第106-107页
        4.2.3 圆柱颗粒质量分数的影响第107-110页
        4.2.4 圆柱颗粒形状的影响第110-111页
        4.2.5 床料粒径的影响第111-112页
    4.3 颗粒群与圆柱颗粒的介观尺度相互作用机理模型第112-121页
        4.3.1 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推导假设第113页
        4.3.2 圆柱颗粒以端面正对来流床料颗粒群的情况第113-115页
        4.3.3 圆柱颗粒以侧面正对来流床料颗粒群的情况第115-117页
        4.3.4 圆柱颗粒以任意角度面对来流床料颗粒群的情况第117-120页
        4.3.5 相互作用模型的特性分析第120-121页
    4.4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5页
第五章 流化床圆柱颗粒的设备尺度运动规律研究第125-145页
    5.1 前言第125页
    5.2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25-126页
    5.3 流型划分第126-130页
        5.3.1 完全流化(Complete fluidization,C)第126-127页
        5.3.2 鼓泡流化(Bubbling fluidization,B)第127-128页
        5.3.3 部分流化(Partial fluidization,P)第128-129页
        5.3.4 过渡流化(Transition fluidization,T)第129页
        5.3.5 固定床(Fixed bed,F)第129页
        5.3.6 无法流化(Unable to be fluidized,N)第129-130页
    5.4 流型转变规律第130-138页
        5.4.1 CBF转变途径第131-132页
        5.4.2 CTF转变途径第132-133页
        5.4.3 CPF转变途径第133-134页
        5.4.4 工况参数对流型转变的影响第134-138页
    5.5 不稳定流化模式及其产生机理第138-142页
        5.5.1 局部涡循环(Local vertex circulation)第138-140页
        5.5.2 床料颗粒射流(Bed material jetting)第140-142页
    5.6 本章小结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45页
第六章 流化床圆柱颗粒的多尺度运动机理联合分析第145-161页
    6.1 前言第145页
    6.2 气泡介观尺度结构对圆柱颗粒运动的调控机理第145-153页
        6.2.1 气泡介尺度结构与圆柱颗粒的相互作用机理第145-150页
        6.2.2 流化气速的影响第150-151页
        6.2.3 圆柱颗粒质量分数的影响第151页
        6.2.4 圆柱颗粒形状的影响第151-152页
        6.2.5 床料粒径的影响第152-153页
    6.3 基于颗粒群介观尺度作用模型的设备尺度流化现象分析第153-159页
        6.3.1 圆柱颗粒起始(终止)流化速度ub的模型预测和理论分析第153-155页
        6.3.2 颗粒完全流化转变速度ua的理论分析第155-158页
        6.3.3 无法流化(N)的理论分析第158-159页
    6.4 本章小结第159-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61-165页
    7.1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第161-162页
    7.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162-165页
        7.2.1 测量方法方面第162-163页
        7.2.2 圆柱颗粒多尺度气固流动机理方面第163-165页
学术论文及专利第165-167页
资助基金/项目第167-169页
作者简介第169-171页
致谢第171-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强度超声激励微泡空化联合凝血酶增强兔肝VX2肿瘤激光热消融效率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MiR-101靶向调控E盒锌指蛋白1(ZEB1)抑制肺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