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私营企业论文

“互联网+”环境中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商业模式研究--以顺丰速运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互联网+”的背景第9页
        1.1.2 产业背景第9页
        1.1.3 政策背景第9-10页
        1.1.4 行业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2.2 实践意义第11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1-13页
        1.3.1 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1-13页
        1.3.2 主要的研究方法第13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3-15页
        1.4.1 创新点第13-14页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4-15页
2 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第15-29页
    2.1 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第15-17页
        2.1.1 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第15页
        2.1.2 价值链和价值网理论第15-16页
        2.1.3 交易费用理论第16页
        2.1.4 经济租金理论第16-17页
    2.2 商业模式的相关文献回顾第17-21页
        2.2.1 直接目的层面第17-18页
        2.2.2 结构整合层面第18-19页
        2.2.3 内在需求层面第19-20页
        2.2.4 已有文献述评第20-21页
    2.3 商业模式的内涵第21页
    2.4 商业模式的要素第21-27页
        2.4.1 价值定位第22-23页
        2.4.2 业务系统第23-24页
        2.4.3 关键资源和能力第24页
        2.4.4 盈利模式第24-26页
        2.4.5 现金流结构第26页
        2.4.6 资本运作第26-27页
        2.4.7 价值创造第27页
    2.5 商业模式的分类第27-29页
3 “互联网+”环境中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现状第29-41页
    3.1 “互联网+”的提出和发展第29-31页
    3.2 快递业运行现状第31-37页
        3.2.1 快递业的含义第32页
        3.2.2 快递业市场规模第32-34页
        3.2.3 快递业的分类第34-35页
        3.2.4 快递业的发展历程第35-37页
    3.3 “互联网+”技术在快递行业的应用第37-41页
        3.3.1 末端配送方面第37-38页
        3.3.2 信息传递与对接方面第38页
        3.3.3 智能物流设备市场增长方面第38-39页
        3.3.4 多元化布局方面第39-41页
4 顺丰的商业模式分析第41-62页
    4.1 案例背景第41-42页
    4.2 顺丰的商业模式分析第42-60页
        4.2.1 价值定位第42-43页
        4.2.2 业务系统第43-45页
        4.2.3 关键资源和能力第45-47页
        4.2.4 盈利模式第47-49页
        4.2.5 现金流结构第49-50页
        4.2.6 资本运作第50-53页
        4.2.7 价值创造第53-60页
    4.3 顺丰商业模式总结第60-62页
5 顺丰商业模式的问题、建议和经验第62-71页
    5.1 顺丰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62-64页
        5.1.1 电商产业的发展冲击传统的价值定位第62页
        5.1.2 组织架构陈旧影响业务系统第62-63页
        5.1.3 关键资源的浪费第63-64页
    5.2 顺丰商业模式的建议和创新经验第64-71页
        5.2.1 深入融合“互联网+”-致力于多方价值定位第64-65页
        5.2.2 优化组织架构以稳定业务系统第65-66页
        5.2.3 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关键资源和能力第66-68页
        5.2.4 创新多元化盈利模式第68-71页
6 启示第71-73页
    6.1 本文总结第71-72页
    6.2 未来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对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以浙江龙盛集团为例
下一篇:基于股权激励视角探究房地产公司的绩效变化--以碧桂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