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基于基因组学的红环菌目与其内聚磷菌属内细菌的种系发生分析与代谢特征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1.1 污水处理与微生物第13-14页
    1.2 红环菌目的分类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地位第14-18页
        1.2.1 红环菌目的分类第14-15页
        1.2.2 红环菌目的主要生理生化特点第15页
        1.2.3 红环菌目在污水处理中的特殊功能菌属第15-18页
    1.3 聚磷菌的分类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地位第18-21页
        1.3.1 聚磷菌的核心代谢功能第18-19页
        1.3.2 聚磷菌属的分类第19-21页
    1.4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微生物的演化、功能与代谢第21-25页
        1.4.1 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第21页
        1.4.2 原核基因组数据的来源与急剧增加第21-22页
        1.4.3 比较基因组研究微生物的种系发生分析第22-24页
        1.4.4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微生物的环境适应性第24-25页
    1.5 论文设计第25-2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6-40页
    2.1 数据来源第26-27页
    2.2 基于单个保守基因的种系发生分析第27-28页
        2.2.1 红环菌目16S rRNA基因种系发生分析第27-28页
        2.2.2 聚磷菌PPK1基因种系发生分析第28页
    2.3 基于基因组的种系发生分析第28-33页
        2.3.1 基因组预处理第28-30页
        2.3.2 多保守串联核心基因种系发生分析第30-32页
        2.3.3 基因组GC含量和基因组大小的分析第32-33页
    2.4 Core基因和Pan基因分析第33-36页
        2.4.1 核心基因组阈值第33-34页
        2.4.2 同源基因聚簇第34-35页
        2.4.3 Core基因和Pan基因数量分析第35-36页
    2.5 基因流动分析第36-37页
    2.6 比较基因组分析聚磷菌的代谢与演化第37-39页
        2.6.1 聚磷菌基因分类与KEGG通路分析第37-38页
        2.6.2 PHA合成酶基因分析第38-39页
        2.6.3 聚磷菌CRISPRs预测第39页
    2.7 脚本获取第39-40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40-85页
    3.1 红环菌目种系发生分析结果第40-64页
        3.1.1 红环菌目基因组信息第40页
        3.1.2 基因组去冗余基因结果第40-47页
        3.1.3 红环菌目16S rRNA基因种系发生结果第47-50页
        3.1.4 红环菌目40 marker核心基因种系发生结果第50-56页
        3.1.5 红环菌目内基因流动结果第56-57页
        3.1.6 基于82个红环菌目基因组的目内核心基因定义第57-58页
        3.1.7 红环菌目基因积累曲线第58-61页
        3.1.8 红环菌目3个科基因组大小和GC含量的差异性第61-64页
    3.2 聚磷菌属内种系发生分析结果与代谢特征第64-85页
        3.2.1 基因组信息第64页
        3.2.2 PPK1基因种系发生分析结果第64-66页
        3.2.3 聚磷菌40 marker核心基因种系发生结果第66-68页
        3.2.4 聚磷菌基因流动结果第68-69页
        3.2.5 基因组特异基因数量第69-71页
        3.2.6 聚磷菌核心基因组cutoff第71-72页
        3.2.7 聚磷菌Core基因和Pan基因分析结果第72-74页
        3.2.8 聚磷菌PHA合成酶基因种系发生与表达量第74-78页
        3.2.9 聚磷菌基因分类与KEGG通路结果第78-83页
        3.2.10 聚磷菌CRISPRs特点第83-85页
第四章 结论第85-86页
第五章 创新点和不足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三个亚热带海湾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生物地理格局
下一篇:利用CRISPR-Cas9技术定点突变链霉菌rpsL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