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可供性模型及在面向装配设计(DFA)中的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可供性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2.2 装配建模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3 装配序列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4 装配资源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面向装配设计的装配可供性模型 | 第18-3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装配可供性信息 | 第18-21页 |
2.2.1 装配实体关系 | 第18-19页 |
2.2.2 一般可供性 | 第19-20页 |
2.2.3 装配可供性 | 第20-21页 |
2.3 产品装配可供性模型构建 | 第21-25页 |
2.3.1 装配零件模型 | 第21-22页 |
2.3.2 装配资源模型 | 第22-23页 |
2.3.3 装配可供性模型 | 第23-25页 |
2.4 装配关系类型分析 | 第25-26页 |
2.5 装配可供性模型求解方法 | 第26-27页 |
2.6 实例分析 | 第27-3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装配可供性的装配序列规划 | 第32-5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基于装配可供性的装配序列规划分析 | 第32-33页 |
3.3 基于装配可供性的装配序列求解 | 第33-44页 |
3.3.1 装配序列评价指标构建 | 第33-34页 |
3.3.2 零件级的装配序列评价 | 第34-36页 |
3.3.3 产品级的装配序列评价 | 第36-43页 |
3.3.4 最优装配序列的确定 | 第43-44页 |
3.4 实例分析 | 第44-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基于可供性的装配资源多阶段匹配 | 第50-66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装配资源匹配的设计流程 | 第50-51页 |
4.3 装配需求分析 | 第51-55页 |
4.3.1 分析组成产品的零件 | 第51-52页 |
4.3.2 确定装配零件信息及相互关系 | 第52-53页 |
4.3.3 装配需求 | 第53-55页 |
4.4 基于装配可供性模型确定装配资源 | 第55-59页 |
4.4.1 基于装配需求可供性分析装配资源 | 第55-57页 |
4.4.2 基于装配附加可供性匹配最优的装配资源 | 第57-59页 |
4.5 工程实例 | 第59-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原型系统与工程实例 | 第66-82页 |
5.1 基于装配可供性的面向装配设计原型系统 | 第66-68页 |
5.1.1 系统功能模块 | 第67页 |
5.1.2 系统开发平台及编程语言 | 第67-68页 |
5.2 数据库设计 | 第68-69页 |
5.3 辅助设计系统的实现 | 第69-81页 |
5.3.1 系统模块 | 第69-70页 |
5.3.2 设计知识库模块 | 第70-72页 |
5.3.3 装配序列规划模块 | 第72-76页 |
5.3.4 装配资源匹配模块 | 第76-80页 |
5.3.5 与传统面向装配设计方法的对比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结论 | 第82页 |
6.2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