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8页 |
1.2.1 深部岩体爆破开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爆炸动载对岩体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2.3 节理岩体中爆破开挖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2.4 时序控制断裂爆破方法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2.5 切槽爆破方法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1.3.1 时序控制断裂爆破方法起爆延时研究的问题 | 第28-29页 |
1.3.2 复杂地质条件下岩体切槽爆破研究的问题 | 第29页 |
1.3.3 深部节理岩体精细爆破开挖方法研究的问题 | 第29-30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30-3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1.4.3 创新点 | 第33-34页 |
第2章 时序控制断裂爆破方法作用机理 | 第34-57页 |
2.1 岩体中柱面波传播规律 | 第34-41页 |
2.1.1 理想弹性体波动方程 | 第34-36页 |
2.1.2 极坐标表示的圆柱面波动方程 | 第36-38页 |
2.1.3 岩体中柱状应力波传播形式 | 第38-41页 |
2.2 时序控制断裂预裂爆破方法理论研究 | 第41-44页 |
2.3 单向受拉作用下空孔孔壁受力状态分析 | 第44-49页 |
2.4 圆形空孔动态应力集中效应理论分析 | 第49-55页 |
2.4.1 圆形空孔周边线状裂纹产生条件 | 第49-50页 |
2.4.2 孔边线状裂纹的扩展条件 | 第50-5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3章 时序控制断裂爆破方法试验研究 | 第57-84页 |
3.1 时序控制断裂爆破中后爆孔应力集中效应 | 第57-58页 |
3.2 后爆孔动力效应模型试验 | 第58-66页 |
3.2.1 试验目的 | 第58-59页 |
3.2.2 模型材料参数 | 第59-60页 |
3.2.3 测试孔边应变变化规律 | 第60-63页 |
3.2.4 裂纹扩展规律分析 | 第63-66页 |
3.3 时序控制断裂预裂爆破原位试验 | 第66-73页 |
3.3.1 溢洪道边坡爆破开挖原位试验 | 第66-72页 |
3.3.2 箱涵爆破开挖原位试验 | 第72-73页 |
3.4 相邻炮孔延时起爆试验研究 | 第73-79页 |
3.4.1 试验过程 | 第73-75页 |
3.4.2 单孔起爆下应力波传播特性 | 第75-77页 |
3.4.3 不同延迟时间的确定方法 | 第77-79页 |
3.5 不同应力波之间的叠加效应 | 第79-83页 |
3.5.1 平面波的传播特性 | 第79-81页 |
3.5.2 时序控制断裂爆破中先后爆孔之间应力波叠加效应 | 第81-8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4章 时序控制断裂爆破试验数值模拟研究 | 第84-99页 |
4.1 岩体爆破开挖数值模拟方法 | 第84-88页 |
4.1.1 等效爆炸荷载算法 | 第84-86页 |
4.1.2 流固耦合算法 | 第86-88页 |
4.2 相似模型试验的数值模拟 | 第88-90页 |
4.2.1 模拟计算值与试验平均值对比分析 | 第89页 |
4.2.2 两孔连心线单元应力分析 | 第89-90页 |
4.3 时序控制断裂预裂爆破数值模拟 | 第90-98页 |
4.3.1 后爆孔起爆前孔边应力集中效应 | 第90-94页 |
4.3.2 时序控制断裂爆破轮廓面成形分析 | 第94-9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5章 深地下厂房岩锚梁V形切槽爆破开挖研究 | 第99-128页 |
5.1 深地下厂房岩锚梁时序控制断裂预裂爆破开挖原位试验 | 第99-101页 |
5.2 切槽炮孔裂纹扩展理论研究 | 第101-106页 |
5.2.1 V形切槽尖端受力分析 | 第101-103页 |
5.2.2 切槽尖端裂纹起裂和扩展 | 第103-106页 |
5.3 炮孔V形切槽参数 | 第106-108页 |
5.3.1 切槽深度L | 第106-107页 |
5.3.2 切槽角度α | 第107页 |
5.3.3 切槽曲率半径ρ | 第107-108页 |
5.4 深地下厂房岩锚梁切槽光面爆破开挖原位试验 | 第108-118页 |
5.4.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108-112页 |
5.4.2 爆破振动速度测试 | 第112-114页 |
5.4.3 围岩损伤深度测试 | 第114-117页 |
5.4.4 开挖轮廓面平整度分析 | 第117-118页 |
5.5 岩锚梁切槽爆破开挖数值模拟 | 第118-126页 |
5.5.1 中远区岩体爆破振动速度模拟 | 第118-119页 |
5.5.2 炮孔近区围岩损伤和轮廓面成形模拟 | 第119-120页 |
5.5.3 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120-12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6章 基于时序控制断裂与炮孔切槽的精细爆破开挖新方法研究 | 第128-147页 |
6.1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概况 | 第128-129页 |
6.2 时序控制断裂爆破中不同形状先爆孔研究 | 第129-134页 |
6.2.0 提出对时序控制断裂爆破中先爆孔切槽的新方法 | 第129-130页 |
6.2.1 不同形状先爆孔下炮孔间成缝效果研究 | 第130-132页 |
6.2.2 不同形状先爆孔下后爆孔孔壁单元应力分析 | 第132-134页 |
6.3 不同地应力大小对含切槽孔时序控制断裂爆破的影响 | 第134-138页 |
6.3.1 不同地应力大小对炮孔间裂缝成形影响 | 第135-136页 |
6.3.2 不同地应力对应不同装药量下裂缝成形效果分析 | 第136-138页 |
6.4 不同节理走向对炮孔间裂缝贯通的影响 | 第138-145页 |
6.4.1 节理岩体中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 第138-141页 |
6.4.2 不同节理走向对地下洞室爆破开挖裂缝贯通的影响 | 第141-14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5-14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7-150页 |
7.1 结论 | 第147-148页 |
7.2 展望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4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164-166页 |
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66-167页 |
博士期间参加的重点工程科研项目 | 第167-168页 |
致谢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