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综述 | 第17-28页 |
2.1 绩效管理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 | 第17-21页 |
2.1.1 激励理论 | 第17-19页 |
2.1.2 绩效 | 第19-20页 |
2.1.3 绩效管理 | 第20-21页 |
2.2 关于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 | 第21-23页 |
2.3 关于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研究 | 第23-24页 |
2.4 相关研究评述与分析 | 第24-28页 |
2.4.1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系统性 | 第24-25页 |
2.4.2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方法 | 第25-26页 |
2.4.3 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绩效管理的可行性 | 第26-28页 |
3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8-35页 |
3.1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及信息化现状 | 第29-31页 |
3.2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3.2.1 绩效管理循环断裂 | 第31页 |
3.2.2 绩效考核主体选择不合理 | 第31-32页 |
3.2.3 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 | 第32页 |
3.2.4 激励机制未发挥 | 第32-33页 |
3.2.5 绩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 第33页 |
3.3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3-35页 |
3.3.1 对绩效管理的内涵理解不够清晰 | 第33页 |
3.3.2 绩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3-34页 |
3.3.3 针对职业教育的绩效管理特征不够鲜明 | 第34页 |
3.3.4 信息化程度不能很好的支撑绩效管理过程 | 第34-35页 |
4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 第35-73页 |
4.1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4.1.1 有效实现绩效管理 | 第35页 |
4.1.2 绩效管理各环节的业务流程更加清晰 | 第35页 |
4.1.3 有效降低绩效管理成本、避免人为因素影响 | 第35-36页 |
4.2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绩效管理总体设计思路 | 第36-37页 |
4.3 绩效计划 | 第37-56页 |
4.3.1 设定绩效计划 | 第37-41页 |
4.3.2 构建绩效指标 | 第41-46页 |
4.3.3 绩效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6-56页 |
4.4 绩效实施 | 第56-69页 |
4.4.1 过程控制与绩效信息采集 | 第56-58页 |
4.4.2 绩效考核与评价 | 第58-65页 |
4.4.3 绩效考核系统的设计思路 | 第65-69页 |
4.5 绩效反馈 | 第69-71页 |
4.5.1 根据结果进行绩效反馈 | 第70-71页 |
4.5.2 根据过程进行绩效反馈 | 第71页 |
4.6 绩效结果应用 | 第71-73页 |
4.6.1 改进绩效计划 | 第71页 |
4.6.2 明确进修培训目标 | 第71-73页 |
5 信息化环境下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方案实践 | 第73-86页 |
5.1 优化方案的实践 | 第73-84页 |
5.1.1 绩效信息共享 | 第73-77页 |
5.1.2 指标体系优化与实践 | 第77-80页 |
5.1.3 基于信息化的绩效管理认可度分析 | 第80-84页 |
5.2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 第84-86页 |
5.2.1 管理层次的支持 | 第84-85页 |
5.2.2 加大绩效管理信息化的培训力度 | 第85页 |
5.2.3 设立健全的信息网络体系 | 第85-8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6-87页 |
6.2 主要创新尝试 | 第87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附录1 | 第91-92页 |
附录2 | 第92-94页 |
附录3 | 第94-97页 |
附录4 | 第97-99页 |
附录5 | 第99-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