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21页
    一、选题缘由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 理论意义第11-12页
        (二) 现实意义第12页
    三、文献综述第12-18页
        (一)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6页
        (二) 国外文献综述第16-18页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8-19页
        (一) 研究思路第18-19页
        (二) 研究方法第19页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第19-21页
        (一) 研究重点第19-20页
        (二) 研究难点第20页
        (三) 研究创新点第20-21页
第一章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第21-35页
    一、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第21-25页
        (一) 消费与消费观第21-22页
        (二) 消费观的类型第22-24页
        (三) 大学生消费观的演变第24-25页
    二、中西方关于消费问题的理论阐述第25-35页
        (一) 中国古代传统的消费思想第25-28页
        (二) 西方关于消费问题的论述第28-31页
        (三) 马克思关于消费观的思想第31-35页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原则、内容及重要性第35-48页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基本原则第35-40页
        (一) 疏导相互结合第35-36页
        (二) 消费能力与具体需求相统一第36-38页
        (三) 节俭消费与适度消费相结合第38-39页
        (四) 主体性与多元化相兼容第39-40页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主要内容第40-43页
        (一) 消费比例分配第41页
        (二) 消费理念纠正第41-42页
        (三) 消费文化培育第42页
        (四) 消费心理疏导第42-43页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重要性第43-48页
        (一) 倡导绿色消费第43-45页
        (二) 坚持勤俭节约第45页
        (三) 学会适度消费第45-46页
        (四) 培育理性消费第46-48页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8-60页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基本类型第48-50页
        (一) 节俭消费观第48-49页
        (二) 奢侈消费观第49页
        (三) 适度消费观第49-50页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0-54页
        (一) 非理性消费行为增多第50-51页
        (二) 消费比例结构失衡第51-54页
        (三) 享乐主义倾向明显第54页
    三、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4-60页
        (一) 当今社会诱惑繁多第54-56页
        (二) 家庭消费习惯影响第56-57页
        (三) 学校消费观教育缺失第57-58页
        (四) 网络消费的冲击第58-59页
        (五) 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偏差和误区第59-60页
第四章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途径探究第60-72页
    一、发挥家庭消费观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第60-62页
        (一) 父母的消费行为对子女的影响第60-61页
        (二) 家庭环境对子女消费的影响第61-62页
    二、学校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作用第62-64页
        (一) 加强校园消费文化建设第62-63页
        (二)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沟通的教育机制第63-64页
    三、利用大众传媒打造科学消费观的公共舆论环境第64-70页
        (一) 充分占领大众传媒消费观教育阵地第65-66页
        (二) 发挥网络消费观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第66-70页
    四、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意识第70-72页
        (一) 家长应确切知道子女的消费开支情况第70页
        (二) 孩子应了解家里经济条件第70-71页
        (三) 父母应坚决拒绝孩子的奢侈消费需求第71-72页
结语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7页
后记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绩效管理优化研究--以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