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1页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一)国内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二)国外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三)国内外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相关研究的评价 | 第17页 |
三、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1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四)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民族院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 | 第21-31页 |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1-23页 |
(一)民族院校 | 第21页 |
(二)创业教育 | 第21-22页 |
(三)高校创业教育资源 | 第22页 |
(四)资源整合 | 第22-23页 |
(五)创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关系 | 第23页 |
二、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研究相关理论 | 第23-28页 |
(一)创业学理论 | 第23-25页 |
(二)创造力理论 | 第25-26页 |
(三)系统论 | 第26-27页 |
(四)资源整合机制 | 第27页 |
(五)博弈论 | 第27-28页 |
三、民族院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理论框架 | 第28-31页 |
(一)资源整合的理论框架 | 第28页 |
(二)资源整合的逻辑要点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民族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考察: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 第31-41页 |
一、民族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 | 第31-33页 |
(一)组织机构培育 | 第31-32页 |
(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 第32-33页 |
(三)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 第33页 |
(四)创业实践活动开展 | 第33页 |
二、民族院校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一)创业教育资源投入呈典型的“撒胡椒面”模式 | 第33-34页 |
(二)创业教育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问题突出 | 第34-35页 |
(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 | 第35-36页 |
(四)民族院校创业教育未彰显民族院校特色 | 第36-37页 |
(五)创业教育的现实成效难尽人意 | 第37页 |
(六)民族院校创业教育面临诸多特殊性困难 | 第37页 |
三、民族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深层原因透析 | 第37-41页 |
(一)创业教育发展短缺校级层面的科学谋划 | 第38页 |
(二)创业资源资源布局分散且没能形成合力 | 第38页 |
(三)“双师型”创业导师极度匮乏 | 第38-39页 |
(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 第39页 |
(五)创业实践教育系统建设极不成熟 | 第39-40页 |
(六)没能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发展创业教育的特色优势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民族院校创业教育实证研究及博弈分析 | 第41-50页 |
一、民族院校创业教育资源投入与创业教育成效的实证研究 | 第41-46页 |
(一)理论假设 | 第41-43页 |
(二)调查研究 | 第43-44页 |
(三)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4-45页 |
(四)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45页 |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5-46页 |
二、民族院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中的博弈分析 | 第46-50页 |
(一)博弈主体 | 第46页 |
(二)博弈模型 | 第46-47页 |
(三)博弈策略 | 第47-48页 |
(四)博弈结果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国内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经验借鉴 | 第50-53页 |
一、国外高校开展特色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经验借鉴 | 第50-51页 |
二、国内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经验借鉴 | 第51-52页 |
三、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经验对民族院校的实践启示 | 第52-53页 |
(一)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必须契合民族院校的发展目标定位 | 第52页 |
(二)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必须与民族院校现有教育体系相融合 | 第52页 |
(三)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必须充分整合校外与民族地区资源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民族院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模式探索 | 第53-62页 |
一、民族院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理念建构 | 第53-54页 |
(一)民族院校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理念 | 第53页 |
(二)民族院校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标准 | 第53-54页 |
二、民族院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要件谋划 | 第54-56页 |
(一)科学谋划民族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 | 第54-55页 |
(二)营造深厚浓郁的民族院校创业文化氛围 | 第55页 |
(三)着力建设专兼结合的实用性创业导师库 | 第55页 |
(四)建设科学完善的校本型创业课程体系 | 第55页 |
(五)重点培育民族文化创意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 第55-56页 |
(六)打造校级创业教育信息资源发布与共享平台 | 第56页 |
三、民族院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执行模块 | 第56-59页 |
(一)富有民族高等教育特色的创业教育目标 | 第56页 |
(二)蕴含民族韵味的创业文化宣传资源 | 第56-57页 |
(三)熟知民族文化资源的创业导师资源 | 第57页 |
(四)包含民族教育的创业课程资源 | 第57-58页 |
(五)融入民族特色的创业实践资源 | 第58-59页 |
(六)纳入民族概况的创业信息资源 | 第59页 |
四、民族院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 | 第59-62页 |
(一)校内创业教育资源的存量盘点 | 第59-60页 |
(二)对潜在创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 第60页 |
(三)创业教育资源部门间实现资源共享 | 第60-61页 |
(四)对创业教育资源整合进行科学考评 | 第61-62页 |
第七章 新形势下推进民族院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对策建议 | 第62-65页 |
一、厘清民族院校创业教育特殊性需求,重点破解特殊性困难 | 第62页 |
二、统筹谋划创业教育资源整合,营造创业教育资源共享氛围 | 第62页 |
三、构建资源整合管理系统,形成创业教育部门良性协作机制 | 第62-63页 |
四、构建创业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盘活存量创业教育资源 | 第63页 |
五、设立创业教育专项基金,加大创业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 | 第63-64页 |
六、培育少数民族创新创业人才,构建科学有效的整合考评机制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9页 |
一、全文总结 | 第65-67页 |
(一)发展壮大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民族院校的崇高使命 | 第65页 |
(二)民族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 第65-66页 |
(三)民族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 第66页 |
(四)民族院校创业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不仅重要而且紧迫 | 第66-67页 |
(五)必须契合校情探索特色型民族创业教育资源整合模式 | 第67页 |
(六)切实打好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组合拳” | 第67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67-68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