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器乐理论与演奏法论文--管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

草原文化背景下的西洋管乐艺术及其演奏家研究--以特木其勒 任振庭 宝音图 孙树恒 吴林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1-13页
第一章 草原文化背景下的西洋管乐艺术第13-21页
    一、北方草原音乐文化概述第13-16页
    二、音乐文化的交融是音乐艺术发展的必然第16-18页
    三、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洋管乐艺术的变迁第18-21页
第二章 西洋管乐演奏家们对西洋管乐艺术民族化的探索第21-46页
    个案一: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创作歌曲与器乐化旋法在西洋管乐作品中的运用——特木其勒与《草原颂》及《蒙古情歌》第21-28页
        1 吸收民歌演唱中的抒情性第22-25页
        2 仿蒙古三弦的“滚奏”奏法第25-26页
        3 “走马”般轻盈的后十六节奏型第26-28页
    个案二:西洋管乐作品中吸收蒙古族民歌元素——任振庭与《嘎达梅林幻想曲》第28-34页
        1 蒙古族民歌叙事性在作品中的体现第28-30页
        2 蒙古族民歌的“情歌”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第30-31页
        3 作品中吸收蒙古族民歌中“赞歌”特点第31-34页
    个案三:融合蒙古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元素为一体的全新创作手法——宝音图与《牧场的清晨》第34-40页
        1 凝练式的主题动机第34-35页
        2 衍变式主题动机发展手法第35-36页
        3 蒙古族“潮尔”音乐元素的吸收第36-40页
    个案四:模仿长调歌曲韵味的演奏法——孙树恒《草原歌声》第40-46页
        1 长调歌曲韵味的运用第40-41页
        2 吸收短调民歌中风趣的一面第41-42页
        3 马头琴“打指”技法的借鉴第42-46页
第三章 草原音乐文化背景下的西洋管乐教学模式的探索第46-63页
    一、教学观念上的推陈出新第46-55页
        1 “气息”观念的误区第46-48页
        2 音阶训练的“巧妙性”第48-50页
        3 练习曲中的“精炼”意识第50-53页
        4 “音”与“乐”的均衡要求第53-55页
    二、管乐艺术人才的培养第55-63页
第四章 对西洋管乐艺术与草原文化的思考第63-70页
    一、“洋为中用”与“地域化”的专业音乐教育第63-67页
        1 “洋为中用“思想的延伸第63-64页
        2 “地域化”专业音乐教育第64-65页
        3 本土文化背景下西洋管乐演奏者的内省意识第65-67页
    二、以蒙古族音乐文化元素为主导的西洋管乐作品创作之路第67-70页
        1 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洋管乐作品的特点第67-68页
        2 对未来西洋管乐作品创作的建议第68-70页
结语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附录第73-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舞伴间矛盾解决方法的探究
下一篇:纽马克理论视域下的新闻题材翻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