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导论第12-24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1-24页
第2章 高校廉政风险的基本理论第24-42页
    2.1 高校廉政风险的相关概念第24-26页
        2.1.1 廉政风险第24-26页
        2.1.2 高校廉政风险第26页
    2.2 高校廉政风险的特点第26-32页
        2.2.1 高校权力运行的特点第27-28页
        2.2.2 高校行政岗位廉政风险的特点第28-30页
        2.2.3 高校教师岗位廉政风险的特点第30-32页
    2.3 高校廉政风险的效应第32-40页
        2.3.1 相干效应第33-35页
        2.3.2 爆发效应第35-38页
        2.3.3 破坏效应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高校廉政风险的防控体系第42-80页
    3.1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内涵与实施步骤第42-43页
    3.2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参与主体及博弈机制第43-68页
        3.2.1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参与主体及行为特征第43-50页
        3.2.2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三方复制动态方程第50-59页
        3.2.3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拟第59-68页
    3.3 高校廉政风险的识别:基于风险图谱第68-74页
        3.3.1 高校廉政风险环节第68-70页
        3.3.2 高校廉政风险点第70-74页
    3.4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准则第74-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4章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构成、重点因子及实现模式第80-119页
    4.1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构成:五大防控机制第80-88页
        4.1.1 风险防范机制第80-82页
        4.1.2 风险监控机制第82-83页
        4.1.3 风险处置机制第83-84页
        4.1.4 信息公开机制第84-87页
        4.1.5 重大事项预警预防机制第87-88页
    4.2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重点因子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第88-112页
        4.2.0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变量遴选第88-95页
        4.2.1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基本假设第95-99页
        4.2.2 数据收集第99页
        4.2.3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99-101页
        4.2.4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重点因子分析的模型构建第101-107页
        4.2.5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重点因子及影响关系:结果与启示第107-112页
    4.3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实现模式第112-117页
        4.3.1 电子监察模式第112-113页
        4.3.2 风险管理模式第113-115页
        4.3.3 质量控制模式第115-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5章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制度支撑第119-135页
    5.1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第119-123页
        5.1.1 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及廉政作用第119-120页
        5.1.2 基于廉政风险防控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内容第120-123页
    5.2 关键岗位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第123-130页
        5.2.1 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的适用岗位和听证范围第124-126页
        5.2.2 高校关键岗位建立重大决策听证的基本原则第126-127页
        5.2.3 高校关键岗位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的工作流程第127-130页
    5.3 360工作制度第130-134页
        5.3.1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网的建设第130-133页
        5.3.2 360工作制度重点模块设计第133-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6章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案例分析第135-157页
    6.1 基于群体案例的高校廉政风险聚类分析第135-149页
        6.1.1 高校廉政风险的典型案例基本情况第135-138页
        6.1.2 高校廉政风险的群体案例编码及文本分析第138-140页
        6.1.3 高校廉政风险群体案例模糊聚类第140-145页
        6.1.4 高校廉政风险的群体案例模糊聚类结论及管理启示第145-149页
    6.2 高校廉政风险群体防控机制的典型案例第149-155页
        6.2.1 高校廉政风险群体防控案例的基本情况第149-151页
        6.2.2 高校廉政风险群体防控的案例分析第151-155页
    本章小结第155-157页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57-160页
    7.1 全文总结第157-158页
    7.2 本文创新点第158页
    7.3 研究展望第158-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机械变比转向器变比齿廓数字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下一篇:集体主义导向HRM对科研团队创新绩效作用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