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现实困境:城市特色危机成为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 第10页 |
1.1.2 时代需求:塑造和彰显城市特色是避免“千城一貌”的切实需求 | 第10-11页 |
1.1.3 解决路径:以“林”为代表的自然要素是构成南京城市特色的重要基础 | 第11-12页 |
1.2 相关概念诠释 | 第12-15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1.3.1 关于生态城市、森林城市与园林城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2 与南京“山水城林”城市特色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3 与感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4 综述小结 | 第22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1.5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24-25页 |
1.5.1 研究对象选取 | 第24-2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5-28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27-28页 |
第2章 南京“林”的历史演变及发展现状 | 第28-44页 |
2.1 “林”的历史演变 | 第28-37页 |
2.1.1 三国东吴-民国(229-1912) | 第28-30页 |
2.1.2 民国-解放前(1912-1949) | 第30-33页 |
2.1.3 解放后-改革开放前(1949-1978) | 第33-34页 |
2.1.4 改革开放后(1978-2011) | 第34-35页 |
2.1.5 2011 年至今 | 第35页 |
2.1.6 小结 | 第35-37页 |
2.2 “林”的发展现状 | 第37-4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林”的公众感知方式及内容 | 第44-64页 |
3.1 “林”的感知方式及其内容分析——理论研究 | 第44-59页 |
3.1.1 “林”的感知方式分类 | 第44-46页 |
3.1.2 “林”的直观体验 | 第46-48页 |
3.1.3 “林”与空间感知 | 第48-57页 |
3.1.4 “林”与城市活动 | 第57-58页 |
3.1.5 小结 | 第58-59页 |
3.2 “林”的公众感知方式及其内容分析——实证调查 | 第59-6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南京“林”之城市特色实例研究及优化策略 | 第64-92页 |
4.1 南京“林”之城市特色的公众感知意向调查 | 第64-81页 |
4.1.1 南京“林”之城市特色公众感知差异性分析 | 第64-78页 |
4.1.2 “林”之城市特色公众感知意向结构图绘制 | 第78-81页 |
4.2 优秀实例解读 | 第81-85页 |
4.3 优化策略 | 第85-91页 |
4.3.1 补——加强基质景观的建设,丰富景观结构的层级性 | 第85-86页 |
4.3.2 连——完善林荫道体系,串联起城市各处的公园 | 第86-87页 |
4.3.3 优——优化现有林荫空间,全面提升公众感知度 | 第87-88页 |
4.3.4 显——注重历史文脉传承,彰显“林”之城市特色 | 第88-9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5章 结语 | 第92-98页 |
5.1 对城市特色的延伸思考 | 第92-96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附录 | 第104-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