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5页 |
第2章 材料 | 第15-19页 |
2.1 实验细胞株 | 第15页 |
2.2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2.3 主要试剂 | 第15-16页 |
2.4 主要实验设备 | 第16-17页 |
2.5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7-19页 |
第3章 方法 | 第19-28页 |
3.1 放射性心脏损伤小鼠模型构建及BRCA1、p21蛋白表达 | 第19-21页 |
3.1.1 放射性心脏损伤小鼠模型构建 | 第19页 |
3.1.2 放射性心脏损伤小鼠组织学及BRCA1、p21蛋白表达变化 | 第19-21页 |
3.2 细胞培养 | 第21页 |
3.2.1 细胞复苏 | 第21页 |
3.2.2 细胞扩增 | 第21页 |
3.2.3 细胞传代 | 第21页 |
3.3 过表达质粒载体和siRNA的设计合成、分组及转染 | 第21-23页 |
3.3.1 过表达质粒载体构建 | 第21-22页 |
3.3.2 siRNA的设计合成 | 第22页 |
3.3.3 实验分组 | 第22页 |
3.3.4 细胞转染 | 第22-23页 |
3.4 Westernblot | 第23-24页 |
3.4.1 蛋白提取和变性 | 第23页 |
3.4.2 WesternBlot步骤 | 第23-24页 |
3.5 PCR | 第24-25页 |
3.5.1 总RNA的提取 | 第24页 |
3.5.2 RT | 第24页 |
3.5.3 q-PCR | 第24-25页 |
3.6 细胞生物学活性检测 | 第25-27页 |
3.6.1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 | 第25-26页 |
3.6.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 第26页 |
3.6.3 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 | 第26-27页 |
3.7 蛋白免疫共沉淀 | 第27页 |
3.8 统计学方法 | 第27-28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8-36页 |
4.1 放射性心脏损伤小鼠模型构建及BRCA1、p21蛋白表达 | 第28-29页 |
4.1.1 放射性心脏损伤小鼠模型构建 | 第28页 |
4.1.2 免疫组化检测BRCA1、p21蛋白变化 | 第28-29页 |
4.2 心肌细胞缺氧、心脏微血管密度、心肌细胞凋亡变化 | 第29-31页 |
4.3 BRCA1基因最佳干扰序列的筛选 | 第31页 |
4.4 沉默和过表达HUVEC中BRCA1基因后BRCA1mRNA和蛋白的表达 | 第31-32页 |
4.5 沉默和过表达HUVEC中BRCA1基因后对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 第32-34页 |
4.5.1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 | 第32-33页 |
4.5.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 第33页 |
4.5.3 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 | 第33-34页 |
4.6 BRCA1保护放射性心脏损伤机制研究 | 第34-36页 |
4.6.1 p21、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及其复合物的磷酸化底物蛋白表达 | 第34页 |
4.6.2 p21及细胞周期素mRNA水平表达 | 第34-35页 |
4.6.3 免疫共沉淀证实BRCA1与p21的相互作用 | 第35-36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6-3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6.1 结论 | 第39页 |
6.2 展望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综述 | 第46-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