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被动优先控制研究 | 第12-13页 |
1.2.2 主动优先控制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实时优先控制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信号交叉口公交优先基本理论研究 | 第18-29页 |
2.1 公交优先基本概念概述 | 第18-20页 |
2.1.1 公交优先的基本理念 | 第18-19页 |
2.1.2 公交优先的内涵 | 第19页 |
2.1.3 公交优先的目标 | 第19-20页 |
2.2 公交专用进口道设置 | 第20-23页 |
2.2.1 公交专用进口道基本概念 | 第20页 |
2.2.2 公交专用进口道设置原则 | 第20页 |
2.2.3 公交专用进口道设置分类 | 第20-23页 |
2.3 公交优先信号控制 | 第23-26页 |
2.3.1 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目标 | 第23页 |
2.3.2 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式 | 第23-26页 |
2.4 公交车辆检测器布设 | 第26-27页 |
2.4.1 公交车辆检测器分类 | 第26-27页 |
2.4.2 公交车辆检测器布设方法 | 第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基于公交优先的单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方法研究 | 第29-50页 |
3.1 基本思想 | 第29-30页 |
3.2 基于公交优先的单交叉口定时信号控制优化方法研究 | 第30-41页 |
3.2.1 传统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 第31页 |
3.2.2 交叉口人均延误计算模型建立 | 第31-33页 |
3.2.3 基于交叉口人均延误最小的周期时长优化模型研究 | 第33-37页 |
3.2.4 基于交叉口各相位乘客流量比和饱和度的绿信比优化模型研究 | 第37-39页 |
3.2.5 基于公交优先的单交叉口定时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建立 | 第39-41页 |
3.3 基于公交优先的单交叉口感应信号控制优化方法研究 | 第41-48页 |
3.3.1 绿灯延长控制策略控制逻辑分析和参数确定 | 第42-45页 |
3.3.2 红灯早断控制策略控制逻辑分析和参数确定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基于公交优先的干线协调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方法研究 | 第50-61页 |
4.1 基本思想 | 第50-51页 |
4.2 基于公交优先的干线协调交叉口定时信号控制优化方法研究 | 第51-53页 |
4.2.1 干线协调控制的适用条件 | 第51-52页 |
4.2.2 基于公交优先的干线协调交叉口定时信号配时参数优化设计 | 第52-53页 |
4.3 基于公交优先的干线协调交叉口感应信号控制优化方法研究 | 第53-60页 |
4.3.1 干线协调控制下的绿灯延长控制策略逻辑分析和参数确定 | 第54-57页 |
4.3.2 干线协调控制下的红灯早断控制策略逻辑分析和参数确定 | 第57-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仿真实例验证 | 第61-80页 |
5.1 仿真软件介绍 | 第61-63页 |
5.1.1 VISSIM交通仿真基本原理 | 第61-62页 |
5.1.2 VISSIM交通仿真基本流程 | 第62页 |
5.1.3 VISSIM.VAP模块介绍 | 第62-63页 |
5.2 单交叉口仿真方案设计及结果评价 | 第63-69页 |
5.2.1 基础数据收集整理 | 第63-65页 |
5.2.2 仿真方案设计 | 第65-66页 |
5.2.3 仿真方案评价指标选取 | 第66-67页 |
5.2.4 仿真方案结果评价分析 | 第67-69页 |
5.3 干线协调交叉口仿真方案设计及结果评价 | 第69-79页 |
5.3.1 基础数据收集整理 | 第69-72页 |
5.3.2 仿真方案设计 | 第72-74页 |
5.3.3 仿真方案结果评价分析 | 第74-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结论 | 第80页 |
6.2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