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框架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15-24页 |
2.1 运输通道理论 | 第15-18页 |
2.1.1 运输通道的界定 | 第15页 |
2.1.2 运输通道内的客运结构及特点 | 第15-16页 |
2.1.3 客运交通方式间竞争的现状分析 | 第16-18页 |
2.2 活动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2.2.1 活动链的基本思想 | 第18-19页 |
2.2.2 出行、活动链与活动模式 | 第19-20页 |
2.3 效用理论 | 第20-23页 |
2.3.1 效用的概念及函数 | 第20-21页 |
2.3.2 偏爱理论 | 第21-22页 |
2.3.3 出行者决策中的效用理论 | 第22页 |
2.3.4 出行决策所遵循的原则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基于出行链的用户选择行为分析 | 第24-31页 |
3.1 基于出行链的出行行为影响因素 | 第24-27页 |
3.1.1 影响出行方式的宏观因素 | 第24-25页 |
3.1.2 影响出行方式的微观因素 | 第25-27页 |
3.2 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决策分析 | 第27-28页 |
3.2.1 出行决策的概念 | 第27页 |
3.2.2 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决策机制 | 第27-28页 |
3.3 用户出行特征 | 第28-29页 |
3.4 基于出行链的用户出行行为分析 | 第29-30页 |
3.4.1 通道用户出行链分析 | 第29页 |
3.4.2 基于出行链的用户出行特性分析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基于出行链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的构建 | 第31-43页 |
4.1 建模的原则和目标 | 第31-32页 |
4.1.1 建模的原则 | 第31-32页 |
4.1.2 建模的目标 | 第32页 |
4.2 模型的选择分析 | 第32-34页 |
4.2.1 集计模型和非集计模型的对比 | 第32-33页 |
4.2.2 MNL模型 | 第33页 |
4.2.3 Probit模型 | 第33-34页 |
4.2.4 Nested-Logit(NL)模型 | 第34页 |
4.3 建模思路 | 第34-35页 |
4.4 交通方式选择的三层NL模型构建 | 第35-36页 |
4.5 基于出行链的交通方式效用函数模型 | 第36-38页 |
4.5.1 广义费用的效用函数 | 第37页 |
4.5.2 基于出行链的交通设施特性的定量化 | 第37-38页 |
4.6 参数标定方法 | 第38-42页 |
4.6.1 不同用户各准则层权重确定方法 | 第38-40页 |
4.6.2 出行时间价值计算方法 | 第40-42页 |
4.6.3 出行特性的相关系数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43-58页 |
5.1 “大连—沈阳”出行链概况 | 第43-46页 |
5.1.1 “大连—沈阳”出行链沿线经济分析 | 第43-45页 |
5.1.2 “大连—沈阳”运输通道交通运输结构 | 第45-46页 |
5.2 “大连—沈阳”出行链交通调查及数据统计 | 第46-50页 |
5.2.1 出行调查 | 第46-47页 |
5.2.2 出行者特性及结果统计 | 第47-50页 |
5.3 “大连—沈阳”运输通道交通方式选择模型测算 | 第50-55页 |
5.3.1 选择肢的确定 | 第50页 |
5.3.2 参数估计 | 第50-52页 |
5.3.3 模型计算 | 第52-55页 |
5.4 计算结论与统计案例 | 第55-57页 |
5.4.1 模型的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5.4.2 模型结果的计算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A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