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7-16页 |
1.1 病原学 | 第7-9页 |
1.1.1 形状和染色 | 第7-8页 |
1.1.2 病菌的培养和生长 | 第8页 |
1.1.3 抗原结构和毒力 | 第8-9页 |
1.1.4 抵抗力 | 第9页 |
1.2 生物型布鲁氏菌的分类以及特征 | 第9-11页 |
1.2.1 羊种布鲁氏菌 | 第9-10页 |
1.2.2 猪种布鲁氏菌 | 第10页 |
1.2.3 牛种流产型布鲁氏菌(Brucella abortus) | 第10页 |
1.2.4 绵羊的布鲁氏菌 | 第10页 |
1.2.5 犬种布鲁氏菌(Brucella canis) | 第10-11页 |
1.2.6 沙林鼠种布鲁氏菌 | 第11页 |
1.2.7 其他 | 第11页 |
1.3 布鲁氏菌致病性 | 第11页 |
1.4 病理变化 | 第11页 |
1.5 鉴定 | 第11-13页 |
1.5.1 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 | 第11-12页 |
1.5.2 PCR鉴定 | 第12页 |
1.5.3 检测方法 | 第12页 |
1.5.4 焚光偏振试验 | 第12-13页 |
1.6 布鲁氏菌的防控 | 第13-14页 |
1.6.1 药物 | 第13页 |
1.6.2 接种疫苗 | 第13-14页 |
1.6.3 加强词养管理 | 第14页 |
1.7 我国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与控制情况 | 第14-16页 |
2 南昌县羊养殖情况和布鲁氏菌病的调查 | 第16-26页 |
2.1 本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2.2 调查背景 | 第16-17页 |
2.3 调查时间及对象 | 第17页 |
2.4 南昌县羊养殖情况的调查 | 第17-20页 |
2.4.1 调查目的 | 第17页 |
2.4.2 调查方法及内容 | 第17-18页 |
2.4.3 南昌县羊养殖情况调查结果 | 第18-20页 |
2.5 南昌县羊布鲁氏菌的流行情况的调查 | 第20-26页 |
2.5.1 调查目的 | 第20页 |
2.5.2 检测材料 | 第20页 |
2.5.3 血液采集方式 | 第20-21页 |
2.5.4 诊断试剂 | 第21页 |
2.5.5 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 第21-22页 |
2.5.6 调查结果 | 第22-26页 |
3 南昌县羊布鲁氏菌病综合性防疫措施 | 第26-28页 |
3.1 宣传工作 | 第26页 |
3.2 杜绝外来病原感染的可能性,坚持自繁自养 | 第26页 |
3.3 加强外来引进羊特别是种羊的检疫 | 第26页 |
3.4 加强预防的同时做好疫病净化工作 | 第26-27页 |
3.5 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 第27-28页 |
4 讨论 | 第28-30页 |
4.1 羊养殖情况 | 第28页 |
4.2 检测结果分析 | 第28页 |
4.3 针对引进羊(特别是种羊)的检疫 | 第28-29页 |
4.4 净化 | 第29页 |
4.5 存在问题 | 第29-30页 |
5 建议 | 第30-32页 |
5.1 加强宣传工作及专业队伍建设 | 第30页 |
5.2 加强疫病的净化 | 第30页 |
5.3 羊引种管理 | 第30-31页 |
5.4 人员加强管理 | 第31页 |
5.5 继续规范养殖区域管理,加大养殖粪污整治力度 | 第31页 |
5.6 政府给予帮助 | 第31-32页 |
6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