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摘要 | 第2-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粮饲轮作模式的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2.2 粮饲轮作中黑麦草、饲用玉米产量、品质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粮饲轮作下环境效应研究 | 第13-16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1 不同粮饲轮作模式干物质和粗蛋白生产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16-17页 |
1.4.2 不同粮饲轮作模式N_2O、CH_4、和NH_3的排放特征 | 第17页 |
1.4.3 不同粮饲轮作模式氮素平衡的研究 | 第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2.1 试验点概况 | 第19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0-23页 |
2.3.1 植株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20页 |
2.3.2 气体采集与测定 | 第20-22页 |
2.3.3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7页 |
3.1 不同轮作模式对作物干物质、粗蛋白生产量的影响 | 第23-26页 |
3.1.1 不同轮作模式的干物质产量 | 第23-24页 |
3.1.2 不同轮作模式的粗蛋白生产量 | 第24-25页 |
3.1.3 不同轮作模式干物质及粗蛋白的氮肥效率 | 第25-26页 |
3.2 不同轮作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26-32页 |
3.2.1 不同轮作模式N_2O的排放速率 | 第26-29页 |
3.2.2 不同轮作模式N_2O的累积排放量 | 第29页 |
3.2.3 不同轮作模式CH_4的排放特征 | 第29-31页 |
3.2.4 不同轮作模式CH_4的累积排放/吸收量 | 第31页 |
3.2.5 不同轮作模式的综合增温潜势 | 第31-32页 |
3.3 不同轮作模式对农田氨挥发的影响 | 第32-35页 |
3.3.1 不同轮作模式氨的挥发速率 | 第32-34页 |
3.3.2 不同轮作模式氨的累积挥发量 | 第34-35页 |
3.4 不同轮作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1 不同轮作模式植株蛋白的环境效应 | 第35-36页 |
3.4.2 不同轮作模式的土壤氮素平衡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42页 |
4.1 不同轮作方式生物质及粗蛋白潜力与氮素效率 | 第37-38页 |
4.2 不同粮饲轮作方式的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 第38页 |
4.3 氨挥发特征与氮素损失 | 第38-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51-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