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无缝线路论文

U75V钢轨损伤免预热焊接修复技术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25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钢轨焊接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1.2.1 钢轨缺陷的分类和检测第16页
        1.2.2 钢轨焊接修复工艺研究现状第16-20页
    1.3 焊接数值模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3页
        1.3.1 焊接温度场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2 焊接残余应力研究现状第22-23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研究方法第25-30页
    2.1 试验材料第25页
    2.2 试验设备第25-28页
    2.3 研究方法第28-30页
第3章 U75V钢轨焊接修复质量问题分析第30-40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合金钢轨U75V特点及焊接性分析第30-32页
        3.2.1 合金钢轨U75V特点第30-31页
        3.2.2 合金钢轨U75V焊接性分析第31-32页
    3.3 合金钢轨U75V模拟缺陷设计第32页
    3.4 冷却速度对U75V钢轨焊接修复质量影响研究第32-39页
        3.4.1 冷却速度对U75V钢轨焊接修复质量影响理论分析第32-33页
        3.4.2 试验参数第33-34页
        3.4.3 不同冷却速度下焊接修复层硬度分析第34-35页
        3.4.4 不同冷却速度下焊接修复层金相分析第35-38页
        3.4.5 焊接修复层裂纹失效分析第38-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免预热耐磨堆焊焊条开发第40-56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免预热焊接可行性分析第40-41页
    4.3 渣系设计及成分选择第41-42页
        4.3.1 渣系设计第41页
        4.3.2 渣系成分选定第41-42页
    4.4 堆焊合金系设计分析及成分选择第42-44页
        4.4.1 合金系统选择第42页
        4.4.2 合金元素的作用第42-43页
        4.4.3 合金元素含量计算第43-44页
    4.5 焊条组成方案第44-46页
        4.5.1 焊芯选择第44页
        4.5.2 药皮成分第44-45页
        4.5.3 粘结剂的选择及参数确定第45-46页
    4.6 配方焊接结果分析第46-51页
        4.6.1 试验条件第46页
        4.6.2 焊条工艺性分析第46-47页
        4.6.3 Q235钢板焊接效果分析第47-51页
    4.7 最优配方钢轨免预热焊接试验第51-55页
        4.7.1 外观形貌第51页
        4.7.2 堆焊层显微组织分析第51-53页
        4.7.3 堆焊层硬度分析第53-54页
        4.7.4 堆焊层成分分析第54-55页
    4.8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U75V焊接修复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及优化第56-76页
    5.1 引言第56页
    5.2 SYSWELD特点解析及计算步骤第56-58页
    5.3 SYSWELD材料数据库的二次开发第58-61页
        5.3.1 SYSWELD材料库的建立方式第58-59页
        5.3.2 U75V钢轨材料库的生成第59-61页
    5.4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1-65页
        5.4.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第61-63页
        5.4.2 热原模型的选择与校核第63-64页
        5.4.3 边界换热系数的处理第64-65页
    5.5 焊接修复温度场计算第65-68页
        5.5.1 温度场求解过程第65页
        5.5.2 模拟温度场与实测温度场对比第65-68页
    5.6 焊接修复应力场计算第68-73页
        5.6.1 边界条件的约束第68-69页
        5.6.2 应力场计算结果分析第69-73页
    5.7 长钢轨焊接修复工艺优化第73-75页
    5.8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U75V钢轨焊接修复质量评估第76-86页
    6.1 引言第76页
    6.2 U75V钢轨焊接修复评价指标第76-77页
        6.2.1 形状外观评估第77页
        6.2.2 无损检验评估第77页
        6.2.3 堆焊区域组织评判第77页
    6.3 冲击试验第77-79页
    6.4 摩擦磨损试验分析第79-85页
        6.4.1 试验参数第79-80页
        6.4.2 堆焊合金耐磨性第80-83页
        6.4.3 磨损形貌分析第83-85页
    6.5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结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致谢第93-94页
详细摘要第94-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牵引杆球铰三向疲劳试验装置的研制与分析
下一篇:湖南省益阳市内河航道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