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梣论文

晚秋早春模拟霜冻对白蜡抗寒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写词目录第7-10页
1 引言第10-17页
    1.1 低温霜冻与植物抗寒第10-11页
    1.2 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展第11-16页
        1.2.1 植物抗寒性的测定方法第11页
        1.2.2 膜脂过氧化与植物抗寒第11-12页
        1.2.3 保护酶系统与植物抗寒第12-13页
        1.2.4 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植物抗寒第13页
        1.2.5 脯氨酸与植物抗寒第13-14页
        1.2.6 干物质含量与植物抗寒第14-15页
        1.2.7 矿质元素与植物抗寒第15页
        1.2.8 植物抗寒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1页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第17页
    2.2 试验材料处理第17-18页
    2.3 试验方法第18-20页
        2.3.1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第18-19页
        2.3.2 电阻抗图谱以及参数测定第19页
        2.3.3 生理指标的测定第19页
        2.3.4 矿质元素的测定第19-20页
    2.4 统计分析第20-2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1-47页
    3.1 晚秋白蜡抗寒性及生理指标研究第21-38页
        3.1.1 晚秋电阻抗图谱变化第21-22页
        3.1.2 相对电导率的变化以及半致死温度第22-25页
        3.1.3 EIS参数的变化第25-26页
        3.1.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26-27页
        3.1.5 酶活性的变化第27-29页
        3.1.6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第29-30页
        3.1.7 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第30-31页
        3.1.8 干物质含量的变化第31-32页
        3.1.9 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第32-34页
        3.1.10 相关性分析第34-38页
    3.2 早春白蜡抗寒性及生理指标研究第38-47页
        3.2.1 早春茎的半致死温度第38-39页
        3.2.2 茎的EIS参数的变化第39-40页
        3.2.3 早春茎的生理指标的变化第40-44页
        3.2.4 早春茎的相关性分析第44-47页
4 讨论第47-52页
    4.1 霜冻对白蜡抗寒性的影响第47页
    4.2 电阻抗图谱与白蜡抗寒性第47-48页
    4.3 电阻抗参数与白蜡抗寒性第48-49页
    4.4 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白蜡抗寒性第49页
    4.5 保护酶系统与白蜡抗寒性第49-50页
    4.6 丙二醛与白蜡抗寒性第50页
    4.7 脯氨酸含量与白蜡抗寒性第50页
    4.8 白蜡生理指标与电阻抗参数第50-51页
    4.9 早春和晚秋白蜡茎的抗寒性的比较第51-52页
5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作者简历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详细摘要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EGCG在调控番茄幼苗抗性中的作用
下一篇: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碳水通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