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4页 |
1.1 玉米雌穗分裂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1 玉米雌穗分裂现象及发生和危害 | 第12-13页 |
1.1.2 玉米雌穗分裂的原因 | 第13-14页 |
1.1.3 玉米雌穗分裂的预防 | 第14页 |
1.2 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 | 第14-19页 |
1.2.1 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2 QTL定位方法 | 第16-17页 |
1.2.3 QTL定位作图群体 | 第17-18页 |
1.2.4 QTL定位软件 | 第18-19页 |
1.3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应用 | 第19-22页 |
1.3.1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定义 | 第19页 |
1.3.2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类型 | 第19-20页 |
1.3.3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在作物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1.4 本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2.2 田间设计 | 第24页 |
2.3 田间表型鉴定方法 | 第24-25页 |
2.4 群体基因型分析 | 第25-27页 |
2.4.1 叶片取样 | 第25页 |
2.4.2 DNA提取 | 第25-26页 |
2.4.3 引物信息的获取 | 第26页 |
2.4.4 PCR扩增 | 第26页 |
2.4.5 电泳检测 | 第26-27页 |
2.5 QTL命名规则 | 第27-28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40页 |
3.1 RIL群体玉米雌穗分裂性状表型分析 | 第29-30页 |
3.2 玉米雌穗分裂性状遗传分析 | 第30-31页 |
3.3 利用SSR标记进行玉米雌穗分裂性状QTL定位 | 第31-34页 |
3.3.1 分子标记SSR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1-33页 |
3.3.2 玉米雌穗分裂SSR定位结果 | 第33-34页 |
3.4 利用SNP标记进行玉米穗分裂性状的QTL定位 | 第34-35页 |
3.5 SSR定位与SNP定位比较 | 第35-36页 |
3.6 筛选不同定位区间标记类型与齐319相同的位点数 | 第36-37页 |
3.7 利用片段代换系验证QTL | 第37-40页 |
3.7.1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选取 | 第37-39页 |
3.7.2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表型鉴定及目标QTL的验证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0-43页 |
4.1 玉米雌穗分裂遗传分析 | 第40页 |
4.2 玉米雌穗分裂SSR图谱定位结果与SNP定位结果的比较 | 第40-41页 |
4.3 初定位区间的验证 | 第41-42页 |
4.4 进一步研究工作 | 第42-43页 |
4.4.1 试验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 | 第42页 |
4.4.2 精细定位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