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国有企业经济论文

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5-38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5-18页
        一、选题背景第15-16页
        二、选题意义第16-18页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第18-34页
        一、关于所有制理论的研究第19-23页
        二、关于混合经济的研究第23-28页
        三、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效率研究第28-29页
        四、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研究第29-34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第34-36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第36-38页
        一、研究方法第36页
        二、创新之处第36-37页
        三、不足之处第37-38页
第二章 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状况及在我国的实践第38-57页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经济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第38-46页
        一、马列主义经济学中“混合”的内涵第38-40页
        二、西方经济学“混合经济”的内涵第40-42页
        三、国外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概况第42-43页
        四、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概况第43-46页
    第二节 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实现及特点第46-49页
        一、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的历史实现第46-47页
        二、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的分类特点第47-49页
    第三节 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的演化第49-57页
        一、十二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大政策的渐进式明确第49-52页
        二、十六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大政策的探索性继承第52-53页
        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大政策的系统性确立第53-54页
        四、习近平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新论述第54-57页
第三章 我国国有出资人身份的历史演进第57-79页
    第一节 公有制背景下的国营企业第57-62页
        一、国家出资人与国营企业第57-59页
        二、国家出资人的多重身份第59-60页
        三、内部人激励及约束问题第60-62页
    第二节 国营企业的初始改革第62-68页
        一、国营(有)企业改革框架的再认识第62-63页
        二、国有出资人与国营企业的事权改革第63页
        三、国有出资人与企业内部人的激励偏差第63-65页
        四、国有出资人自身改革第65-66页
        五、国企债权人身份困境第66-68页
    第三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开端:一次混改第68-73页
        一、一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抓大放小”第68-70页
        二、国有出资人与“政企不分”问题第70-71页
        三、国有出资人股东身份的迁移第71-73页
        四、国企外部治理模式改革的初始探讨第73页
    第四节 股东身份的国有出资人第73-79页
        一、1993-2003年外部治理模式改革及困境第74-75页
        二、2003年后国有出资人股东权利新模式第75-79页
第四章 一次混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第79-88页
    第一节 一次混改公司治理的典型问题第79-84页
        一、混改国企公司治理的共性问题第79-80页
        二、混改国企公司治理的特性问题第80-82页
        三、混改国企的资产流失问题第82-84页
    第二节 一次混改国企公司治理重要理论问题第84-88页
        一、“国有产权所有者缺位”第84-86页
        二、劳动力价值问题第86-88页
第五章 一次混改国企治理的关键问题:伪公司治理结构第88-96页
    第一节 伪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和特征第88-89页
    第二节 伪公司治理结构的历史与成因第89-91页
    第三节 伪公司治理结构的危害及解决第91-96页
第六章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特点和借鉴第96-103页
    第一节 英美自由市场经济公司治理模式第96-98页
        一、自由市场经济公司治理模式的表现及特征第96-97页
        二、自由市场经济公司治理模式的典型问题第97-98页
    第二节 日德社会市场经济公司治理模式第98-100页
        一、社会市场经济公司治理模式的表现及特征第98-99页
        二、社会市场经济公司治理模式的典型问题第99-100页
    第三节 经验借鉴第100-103页
第七章 二次混改国企治理模式构建难题及解决第103-119页
    第一节 二次混改主体的新要求第103-108页
        一、国有资本制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第103-104页
        二、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机制的建立第104-105页
        三、混改民营资本自身短板的克服第105-108页
    第二节 二次国企混改的实施第108-113页
        一、二次国企混改的难点第109-111页
        二、实施难题的破解思路第111-112页
        三、系统性垄断的独有性第112-113页
    第三节 二次国企混改的路径假设第113-119页
第八章 二次混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第119-143页
    第一节 股东会中心主义与董事会中心主义治理模式第119-123页
        一、股东会中心主义模式的时代选择第119-120页
        二、董事会中心主义模式的提升作用第120-122页
        三、我国不同治理模式的核心分歧第122-123页
    第二节 未来治理模式选择:利益相关者中心模式第123-130页
        一、利益相关者中心模式的基本内涵第123-125页
        二、利益相关者中心模式的积极意义第125-127页
        三、利益相关者中心模式的实施条件第127-129页
        四、利益相关者中心模式的独特生态第129-130页
    第三节 利益相关者中心模式中各方的定位第130-140页
        一、国有出资人的定位第130-135页
        二、债权人参与治理的定位第135-136页
        三、其他出资人的定位第136-138页
        四、企业内部人的定位第138-140页
    第四节 利益相关者中心模式实施中待解决问题第140-143页
附录:海南航空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研究第143-148页
    一、海航混改的基本情况第143-144页
    二、海航的公司治理问题第144-145页
    三、案例启示第145-148页
结论及展望第148-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板空间随机前沿模型求解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网络嵌入、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价值--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