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价值 | 第9页 |
1.2.2 实践价值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3.1 国内外关于危机干预理论与模式的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危机干预相关理论与机制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3 国内外关于抗逆力理论与框架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4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危机干预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5 研究评述 | 第15页 |
1.4 理论依据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4.1 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1.4.2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6.1 文献法 | 第19页 |
1.6.2 访谈法 | 第19页 |
1.6.3 观察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高校学生罹患重病危机事件应对的现状分析 | 第20-23页 |
2.1 高校学生罹患重病危机事件应对的现状及不足 | 第20-21页 |
2.2 高校学生罹患重病危机事件应对不足的成因分析 | 第21页 |
2.3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罹患重病危机事件可行性分析 | 第21-23页 |
第3章 抗逆力视角下对贫困大学生罹患重病的实务研究 | 第23-49页 |
3.1 抗逆力运作机制 | 第23-24页 |
3.2 贫困大学生罹患重病危机的抗逆力分析 | 第24-26页 |
3.3 案例背景与实务研究 | 第26-27页 |
3.3.1 案主基本资料 | 第26页 |
3.3.2 案例介绍 | 第26-27页 |
3.4 第一阶段:患病学生昏迷,激活其家庭抗逆力 | 第27-35页 |
3.4.1 危机发生,即时接案与处理 | 第27页 |
3.4.2 建立关系,收集家庭资料进行预估 | 第27-30页 |
3.4.3 分析现状,挖掘掌握家庭内外抗逆力 | 第30-32页 |
3.4.4 制定计划,设定本阶段目的与目标 | 第32-34页 |
3.4.5 链接资源,提供支持 | 第34-35页 |
3.5 第二阶段:患病学生苏醒,提升其本人抗逆力 | 第35-45页 |
3.5.1 建立关系,对案主进行抗逆力能力初评 | 第36-38页 |
3.5.2 开展会谈,了解案主需求进行预估 | 第38-40页 |
3.5.3 分析现状,挖掘培育其内外抗逆力 | 第40-41页 |
3.5.4 制定计划,设定本阶段目的与目标 | 第41-42页 |
3.5.5 倾听意愿,输入希望 | 第42-43页 |
3.5.6 发掘优势,改善自我效能 | 第43-44页 |
3.5.7 给予支持,重返校园 | 第44-45页 |
3.6 危机干预的介入效果评估 | 第45-48页 |
3.6.1 服务对象层面 | 第45-47页 |
3.6.2 社工层面 | 第47-48页 |
3.7 结案 | 第48-49页 |
第4章 结论、反思及讨论 | 第49-54页 |
4.1 结论 | 第49-51页 |
4.2 反思 | 第51-52页 |
4.3 讨论 | 第52-54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CD-RISC抗逆力测量量表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