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桔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6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东风桔生药学研究 | 第13页 |
1.2.2 东风桔化学成分研究 | 第13-15页 |
1.2.3 东风桔药理作用研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东风桔活性部位筛选 | 第16-32页 |
2.1 前言 | 第16-17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2.2.1 药材 | 第17页 |
2.2.2 试剂 | 第17页 |
2.2.3 仪器 | 第17-18页 |
2.2.4 菌株 | 第18页 |
2.2.5 细胞株 | 第18页 |
2.3 抑菌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2.3.1 材料及试剂的准备 | 第18-19页 |
2.3.2 微生物接种、传代培养 | 第19页 |
2.3.3 纸片法抑菌实验 | 第19页 |
2.4 16HBE细胞实验方法 | 第19-24页 |
2.4.1 材料及试剂的准备 | 第20-21页 |
2.4.2 16HBE细胞培养 | 第21-22页 |
2.4.3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5 实验结果 | 第24-31页 |
2.5.1 抑菌试验结果 | 第24-26页 |
2.5.2 16HBE细胞试验结果 | 第26-31页 |
2.6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东风桔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分离 | 第32-61页 |
3.1 前言 | 第32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3.2.1 药材 | 第32页 |
3.2.2 试剂 | 第32-33页 |
3.2.3 仪器 | 第33页 |
3.3 东风桔的提取与分离 | 第33-39页 |
3.3.1 东风桔提取 | 第33-34页 |
3.3.2 东风桔乙酸乙酯部位分离 | 第34-36页 |
3.3.3 东风桔正丁醇部位分离 | 第36-39页 |
3.4 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39-53页 |
3.5 分离结果 | 第53-60页 |
3.7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东风桔化学成分活性研究 | 第61-74页 |
4.1 前言 | 第61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61-62页 |
4.2.1 药材 | 第61页 |
4.2.2 试剂 | 第61-62页 |
4.2.3 仪器 | 第62页 |
4.2.4 菌株 | 第62页 |
4.2.5 细胞株 | 第62页 |
4.3 单体抑菌实验方法 | 第62页 |
4.3.1 材料及试剂的准备 | 第62页 |
4.3.2 微生物接种、传代培养 | 第62页 |
4.3.3 纸片法抑菌实验 | 第62页 |
4.4 单体16HBE细胞实验方法 | 第62-64页 |
4.4.1 材料及试剂的准备 | 第62-63页 |
4.4.2 16HBE细胞培养 | 第63页 |
4.4.3 实验方法 | 第63-64页 |
4.5 实验结果 | 第64-74页 |
4.5.1 抑菌试验结果 | 第64-65页 |
4.5.2 16HBE细胞实验结果 | 第65-74页 |
4.6 小结 | 第7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5.1 结论 | 第74-75页 |
5.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