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公司关联交易舞弊案例的审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对关联交易舞弊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2 对关联交易审计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关联交易审计的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关联方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2 关联交易的界定 | 第19页 |
2.1.3 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披露 | 第19-20页 |
2.2 关联交易舞弊的基础理论 | 第20-21页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0页 |
2.2.2 舞弊三角理论 | 第20-21页 |
2.2.3 关联交易舞弊的动机理论 | 第21页 |
2.3 审计准则对关联交易审计的规定 | 第21-24页 |
2.3.1 审计准则对关联交易审计目标的规定 | 第21-22页 |
2.3.2 审计准则对关联交易审计程序的规定 | 第22-24页 |
第3章 SC公司关联交易舞弊案例介绍 | 第24-34页 |
3.1 SC公司案情回顾 | 第24-30页 |
3.1.1 公司背景介绍 | 第24-25页 |
3.1.2 公司关联交易舞弊分析 | 第25-29页 |
3.1.3 SC公司受到的处罚 | 第29-30页 |
3.2 SC公司关联交易舞弊的审计过程描述 | 第30-34页 |
3.2.1 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第30页 |
3.2.2 注册会计师对关联交易的审计过程 | 第30-33页 |
3.2.3 注册会计师受到的处罚 | 第33-34页 |
第4章 审计人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44页 |
4.1 审计人员在关联交易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4.1.1 未能识别出潜在的关联方 | 第34-35页 |
4.1.2 未实施针对性的审计程序 | 第35-37页 |
4.1.3 关联交易审计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 第37页 |
4.2 审计人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4页 |
4.2.1 与审计客户长期存在业务关系 | 第37-38页 |
4.2.2 审计资源分配不合理 | 第38-39页 |
4.2.3 对关联交易舞弊的风险不够重视 | 第39-41页 |
4.2.4 被审计单位故意隐瞒及尽职调查不充分 | 第41-42页 |
4.2.5 未执行针对关联交易的审计程序 | 第42-44页 |
第5章 关联交易舞弊审计的改进建议 | 第44-52页 |
5.1 按照准则规定承接及续接项目 | 第44-45页 |
5.2 合理分配项目成员 | 第45-46页 |
5.3 增强关联交易舞弊风险的评估意识 | 第46-47页 |
5.3.1 重视对关联交易舞弊风险的评估 | 第46页 |
5.3.2 准确评估关联交易舞弊风险 | 第46-47页 |
5.4 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关联方的识别 | 第47-49页 |
5.4.1 从关联方定义出发 | 第47-48页 |
5.4.2 从重要客户及供应商出发 | 第48-49页 |
5.4.3 从重大或异常交易出发 | 第49页 |
5.5 提高审计程序的针对有效性 | 第49-52页 |
5.5.1 增强细节测试的针对有效性 | 第50页 |
5.5.2 有效运用分析性程序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