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改进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内部控制审计策略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内部控制审计方法研究 | 第15-16页 |
1.2.4 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研究 | 第16-17页 |
1.2.5 与财报审计关系的研究 | 第17页 |
1.2.6 相关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概念 | 第20-23页 |
2.1.1 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 | 第20页 |
2.1.2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 | 第20-21页 |
2.1.3 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异同 | 第21-22页 |
2.1.4 整合审计策略 | 第22-23页 |
2.2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 | 第23-24页 |
2.3 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5页 |
2.3.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5页 |
2.3.3 协同理论 | 第25-26页 |
第3章 H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执行现状分析 | 第26-39页 |
3.1 H公司内部控制情况 | 第26-32页 |
3.1.1 H公司简介 | 第26-27页 |
3.1.2 H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 第27-30页 |
3.1.3 H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 第30-32页 |
3.2 H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流程 | 第32-39页 |
3.2.1 内部控制审计计划阶段 | 第32-33页 |
3.2.2 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 | 第33-37页 |
3.2.3 识别公司内部控制缺陷 | 第37页 |
3.2.4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阶段 | 第37-39页 |
第4章 H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39-49页 |
4.1 内部控制审计计划阶段 | 第39-41页 |
4.1.1 审计时间安排欠妥当 | 第39页 |
4.1.2 审计人员安排不合理 | 第39-41页 |
4.2 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 | 第41-44页 |
4.2.1 审计方法运用不恰当 | 第41-43页 |
4.2.2 未有效利用他人工作 | 第43-44页 |
4.3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阶段 | 第44-45页 |
4.3.1 内部控制缺陷标准不明确 | 第44-45页 |
4.3.2 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沟通易于妥协 | 第45页 |
4.4 H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49页 |
4.4.1 内部控制审计不受双方重视 | 第45-46页 |
4.4.2 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流动频繁 | 第46-47页 |
4.4.3 审计程序设计缺乏整合思路 | 第47页 |
4.4.4 审计程序操作缺乏有效监督 | 第47-49页 |
第5章 H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改进建议 | 第49-58页 |
5.1 内部控制审计计划阶段的改进建议 | 第49-51页 |
5.1.1 合理规划内部控制审计时间 | 第49页 |
5.1.2 稳定内部控制审计人才培养体系 | 第49-51页 |
5.2 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的改进建议 | 第51-54页 |
5.2.1 改进内部控制审计方法 | 第51-52页 |
5.2.2 合理有效利用他人工作 | 第52-53页 |
5.2.3 完善审计工作质量复核体系 | 第53-54页 |
5.3 内部控制审计完成阶段的改进建议 | 第54-58页 |
5.3.1 明确判断内部控制缺陷标准 | 第54-56页 |
5.3.2 加强有效审计沟通保证独立性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