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静态DNA纳米技术 | 第10-14页 |
1.1.1 基于DNA拼块的策略 | 第11页 |
1.1.2 基于DNA折纸的策略 | 第11-12页 |
1.1.3 基于DNA单链砖块策略 | 第12-14页 |
1.2 动态DNA纳米技术 | 第14-16页 |
1.3 DNA纳米结构的应用 | 第16-22页 |
1.3.1 货物运输的载体 | 第16-19页 |
1.3.2 生物传感器 | 第19-20页 |
1.3.3 新材料合成的模板 | 第20-22页 |
1.4 课题的提出 | 第22-24页 |
第2章 DNA三棱柱的组装及性能研究 | 第24-31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5页 |
2.2.2 DNA三棱柱(TP)的构建 | 第25-26页 |
2.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 第26页 |
2.2.4 原子力显微镜成像(AFM) | 第26页 |
2.2.5 动态光散射(DLS)测定 | 第26页 |
2.2.6 DNA三棱柱血清稳定性测试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2.3.1 DNA三棱柱纳米结构的设计 | 第27-28页 |
2.3.2 DNA三棱柱理论粒径计算 | 第28页 |
2.3.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表征 | 第28-29页 |
2.3.4 DLS表征 | 第29页 |
2.3.5 AFM表征 | 第29页 |
2.3.6 胎牛血清(FBS)稳定性研究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裂开型核酸适配体的DNA三棱柱纳米探针用于活细胞内ATP的检测 | 第31-45页 |
3.1 引言 | 第31-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3-34页 |
3.2.2 DNA三棱柱纳米探针的制备 | 第34页 |
3.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 第34页 |
3.2.4 原子力显微镜成像 | 第34页 |
3.2.5 细胞外ATP的检测 | 第34-35页 |
3.2.6 选择性 | 第35页 |
3.2.7 细胞培养和细胞毒性实验 | 第35页 |
3.2.8 共聚激光扫描显微成像 | 第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3.3.1 DNA三棱柱纳米探针的设计与作用机制 | 第35-36页 |
3.3.2 DNA三棱柱纳米探针的制备和表征 | 第36-37页 |
3.3.3 DNA三棱柱纳米探针在细胞外的荧光响应 | 第37-40页 |
3.3.4 DNA三棱柱纳米探针稳定性和细胞毒性实验 | 第40-42页 |
3.3.5 DNA三棱柱探针原位细胞成像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3D DNA-logic gate TP用于细胞膜上的双特异性识别与计算 | 第45-58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6-49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6-47页 |
4.2.2 3D DNA-logic gate TP的构建 | 第47-48页 |
4.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 第48页 |
4.2.4 DLS的测定 | 第48页 |
4.2.5 荧光的测定 | 第48页 |
4.2.6 细胞流式分析 | 第48-49页 |
4.2.7 共聚焦显微镜成像 | 第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4.3.1 3D DNA-logic gate TP的设计和工作原理 | 第49页 |
4.3.2 3D DNA-logic gate TP的组装及表征 | 第49-51页 |
4.3.3 3D DNA-logic gate TP血清稳定性研究 | 第51页 |
4.3.4 荧光光谱表征 | 第51-52页 |
4.3.5 分子逻辑计算 | 第52-55页 |
4.3.6 3D DNA-logic gate TP性能研究 | 第55-56页 |
4.3.7 共聚焦显微镜成像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1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